水越深,就證明魚越難捕捉,自然價格,也就越貴。

值得一提的是,黑鱈魚並不是鱈魚科的魚類,而是黑鮋科、裸蓋魚屬魚類。

鱈魚知名度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連鱈形目大門都沒進的裸蓋魚。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根本不是鱈魚的裸蓋魚在近幾十年裡,卻已經成為了人們心目中鱈魚的真正形象。

這種形象,不僅只是普通消費者這麼覺得,就連漁民、高檔海餐廳,甚至就連海洋生物學者,也都預設這種誤認。

裸蓋魚主要分佈在阿拉斯加以及美州的西海岸地區。

這裡海水純淨,遠離汙染,水深且寒冷,產自這裡的黑鱈魚含油量高,十分嫩滑,被美食家們形容為魚中奶油,據說在烹煮時甚至可以不放油,在國外也有奶油魚的暱稱,可見它的嫩滑度和魚油豐富程度。

目前,阿拉斯加的所有魚類捕撈,都被嚴格管理,或者說是不許捕撈。

所以流通在市場上的黑鱈,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北美西海岸的,數量十分稀少。

在我國的海鮮市場上,銀鱈魚有兩種。

一種是黑鱈,一般業內直接稱呼,這種魚為鱈魚。

還有一種,則是犬牙魚,市場一般成為銀鱈魚。

這兩種魚的名字,李軒過去有點搞混,甚至搞不明,後面仔細瞭解過,才搞清楚,原來不是他搞不明白,而是這兩種魚的名字,本來就都是錯誤的。

錯誤認為的人多了,這兩種魚就叫這名字了。

就採購成本來說,犬牙魚和黑鱈都屬於經濟價值比較高的魚種。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我國把犬牙魚稱呼為銀鱈魚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

在市場上,一般如果沒有特殊說明,銀鱈魚指的就是犬牙魚。

這兩種魚一個是在地球的最北邊,一個是在最南邊。

黑鱈魚主要分佈在北冰洋、北太平洋,傳說中富有營養、肉質甜美的銀鱈魚就是它。

在國內,最開始只有海餐廳的廚師習慣把黑鱈魚稱呼為銀鱈魚。

但當這一習慣傳開後,行家們也漸漸就習慣了把黑鱈魚稱呼為銀鱈魚。

這就好比一個人有自己的名字,但別人都習慣喊他的外號,叫久了,這外號的名聲,就比真名的名氣更大了。

其實在零幾年的時候,市場管理方就方明確了鱈魚的命名規範,明確指出,商家應當規範犬牙南極魚和鱗頭犬牙南極魚的商業稱呼,為白鱈魚,以區別真正的鱈魚,黑鱈魚。

但為什麼要明確規定?

不就是因為有人亂叫,才要規定的嗎?

在海鮮市場裡,黑鱈魚遠比銀鱈魚高貴。

黑鱈魚屬於高檔魚,公認口感最好,售價最貴,一條有手臂那麼大的黑鱈魚,售價就能高達三百元一斤。

市場上所謂的銀鱈魚裡,黑鱈魚只佔了不到兩成。

想要這種黑鱈魚,得去專門的供應商拿貨。

當然了,那種叫做銀鱈魚的鱈魚,價格同樣不便宜,

銀鱈魚,的個頭比黑鱈魚大,生長超過一米,體重超過二十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