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教授的眼睛亮了起來,“四艘船,那完全需要一個專門研究天氣的小組啊。”

李軒一聽,連忙道:“別,周教授,我這是漁船,可不是氣候船,你要是給我全安排大氣科學專業的人到船上,那我乾脆轉行算了。”

海洋大學,有很多長期合作的遠洋公司。

這些遠洋公司,之所以願意跟海洋大學長期合作,就是海洋大學內,能夠給他們提供各種需要的人才。

若是全部按照海洋大學提供什麼人,他們就要什麼人來合作,那這些遠洋公司早就不幹了。

像李軒上學那會,有次去一家大型遠洋捕撈公司實訓,那次去了一百多個人,但海洋生物專業的,一共就只兩個。

雖然這些學生,只在船上實訓一段時間,短則一個月不到,長,最長也不會超過一個學期加假期,也就是半年。

看似是那些跟海洋大學合作的遠洋公司虧了,人才剛剛培養好,轉眼間就走了。

實際上這不然。

這些船員,基本上都是已經培養好了,懂得所有理論,只差實踐的船員,上到船上,基本上只需要適應兩三天,就立馬能夠正常工作,而且大多數幹活都很積極。

而且,這些遠洋公司,也不是說這些實訓的學員在船上實訓完走人後,船上就少了人,不能夠開了。

海洋大學派出去實訓的人,是一批又一批,一直不間斷的,只要你要人,他們就一直有人。

所以這種合作,是互贏的。

周教授放下水杯,“那你那需要些什麼人?”

李軒想了想,說道:“本來我是不要大氣科學專業的,但我自己也是海洋大學走出來的,有能力,自然也要支援一下學弟們,我想要五個左右的醫學專業的,八到十個駕駛員,另外還能帶兩個研究天氣的,差不多就這樣吧。”

周教授皺了皺眉,“你知道的,我們海洋大學的分數線很高,但醫學專業在國內排名很靠後,學醫的,沒幾個會報考我們海洋大學的,多的時候一個年級也就兩三個班,少的時候,一個年級一個班還只有十幾個,你要十個八個駕駛員沒問題,甚至你要百八十個也輕輕鬆鬆,要五個學醫的,你真是海大畢業的?”

李軒訕訕的笑了笑,“我的期望是有五個,具體能來幾個,你們看著安排。”

“一個也沒有,這幾屆的醫學專業總共就不到一百個人,大一大二的都不可能出去跑實訓,大三的都是金子,大四的都有遠洋公司開到年薪六十萬一個預招了。”周教授道。

李軒抓了抓臉蛋,“這麼稀缺嗎?”

周教授難得開了一次玩笑,“你以為嘞,連人家尾田一個畫漫畫的都知道船醫人員緊張,連主角團上都沒有船醫人員,你還想要五個,怎麼想的。”

李軒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船醫從船隻剛剛誕生時候起,就是一個人員非常緊缺的職業。

風帆時代要進行遠航,一般都要配備船醫。

在海上,船醫自古以來就很受尊敬,尤其是內科醫生。

但是在海上,普通的商船和探險船,基本上不會配,也沒資格配備船醫的,一般的漁船上,能有幾個創可貼,就算是配備了醫療用品了。

在全世界,船醫的發展,都是比較緩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