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碼頭上,碼頭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多了好幾艘救生用的橡皮艇。

李軒跟那個同落水漁民剛剛上岸,那漁民就立即朝著一艘救生艇跑去,他一邊朝海邊推著救生艇,一邊朝李軒喊道:“後生,快,過來幫忙,一會我來划船,你在海面上找落水的人。”

李軒沒有拒絕,直接就走了過去,彎腰跟那個漁民一塊推了起來。

很快,剛從海里上來的兩人,就又划著橡皮艇到了海里面。

這個時候,風小了不少,畢竟至少颱風過後的陣風。

但浪卻沒有小上很多,可能是海水正在漲潮,那浪雖然不大,但卻是一浪又一浪,橡皮艇在海里劃得很是吃力。

那壯碩漁民一邊划著船,一邊朝李軒問道,“後生,你是跑船的,還是捕魚的?”

跑船的,一般是隻貨船,或者客船。

李軒回答道:“我是幹捕撈的。”

兩人在海面上,一時半會也沒見到落水的人,乾脆就在海面上聊了起來,那壯碩漁民道:“我也是幹捕撈的,你是跑近海還是遠海?”

“遠洋。”李軒答道。

那壯碩漁民有些意外的打量了李軒一番,“這麼年輕就跑遠洋了?這可是個苦差事。”

“誰說不是呢?”李軒苦笑著搖搖頭。

在外人看來,漁民群體光鮮亮麗。

實則漁民其實是一群很特殊的弱勢群體,長期以來外界對漁民都有一種偏見,普遍認為漁民收入非常高,從事著的是一項暴利行業。

有些人甚至還認為漁民捕撈著海洋公共資源的海產品,幾乎沒有什麼成本。

實際上只要是對這行稍有接觸,就能發現,其實漁民辛苦非常,一直面臨著非常複雜的外部環境。

而且近些年來,漁業資源的枯竭非常嚴重。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因為過度捕魚,全世界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漁業已經崩潰。

科學家估計,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大型魚類已在海洋絕跡。

其中包括許多吞拿魚、鯊魚、大比目魚、石斑和其他生態系統頂端的捕食者。

失去它們,海洋也將失去維持生態平衡的好幫手,漁民也將失去收入來源。

在大約三十年前,大黃魚是還是我們國人餐桌上最普通不過的一道菜。

可由於過度捕撈,野生大黃魚已經瀕臨滅絕,只能透過人工養殖大黃魚就支撐起食客對這一美味的需求。

這幾年,漁業資源的瀕臨枯竭,使得漁民的討海生活更加艱難。

刨除掉收入艱難不談。

漁民同時還是最高危職業之一。

艱辛風險的任務情況讓漁民成了世界上最有風險的職業之一。

據統計,漁民的傷亡率是一切普通職業平均水平的五十倍。

漁民每次出海幾乎都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在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