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颱風的成長,這個解釋起來比較困難,李軒也不是很懂。

李軒只知道,一個颱風的加強過程會經歷許多階段。

根據風速由小到大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熱帶風暴級、強熱帶風暴級、颱風級、強颱風級與超強颱風級。

風力依次增大。

在國際上,對於颶風還有另外一種類似的分級方法,分別是熱帶風暴級、c1級、c2級、c3級、c4級、c5級。

分級不同,目的卻是相似的,即透過播報臺風的級別,告訴人們颱風強度的資訊,以讓人們做好心理和物質上的準備。

據李軒所知,並不是所有的颱風都會經歷這些級別,從而到達最高階別。

絕大多數的颱風,從誕生到完全消失,終其一生都呆在熱帶風暴級。

只有絕小一部分的颱風能夠緩慢地爬升到颱風級。

當然,也有颱風能穩步增強到超強颱風級,甚至有颱風能連跳幾級,在短短一天內衝上超強颱風級。

具體是什麼行事,即便是今天的氣象技術,也沒辦法完美準確的進行預測。

沒辦法,約束和利於颱風增強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海面溫度越高、海洋熱容量越大,颱風所能獲得的能量就越多,對臺風增強就越有利。

如果颱風滯留一處時間太長,把該處海溫消耗殆盡,颱風就會迅速減弱。

另外,颱風是把低層的空氣抬升到高層,空氣抬升上去之後,總要有地方去,所以空氣向四面八方流走。

如果四周的流出條件比較好,空氣流出就順暢,從而有利於更多暖溼空氣的上升,有利於颱風增強。

當然,制約颱風變強的因素同樣不小。

李軒雖然是海洋生物學專業出生的。

但對大氣科學這門學科,並非完全沒有涉獵。

很多海洋生物學專家,其實同時也是氣象學專家。

因為要跑海上,氣象是非常重要的。

李軒在大學的時候,也曾學過一些簡單的大氣科學知識,只是不是主修,是選修。

李軒曾經學過一個名次,叫做垂直風切變。

這個名詞的意思是高層風向與底層風向的不一致,如果垂直風切變過大,颱風的高低層分離,身首異處的颱風當然不會強到哪裡去。

同時,水汽條件也是制約颱風變強的一個重要因素。

颱風的空氣從低空的四面八方流入,如果周圍的空氣很乾燥,那麼颱風就容易水汽不足,沒有足夠的水蒸氣來凝結放熱驅動颱風發動機,颱風也就難以快速增強。

同時,颱風整合速度,也是非常影響颱風大小的因素。

有時候,颱風在形成時並不只產生了一箇中心。

如果颱風雛形有多箇中心,那麼快速整合是加強到較高強度的必要條件。

否則,就會兄弟鬩於牆,中心內戰導致颱風整體強度的萎靡。

至於颱風的成熟,這個很容易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