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繼續向南航行吧,我們上次出海時候潛水的那片海域底下,漁業資源挺豐富的,而且在那下邊,我發現了好東西,上次沒認得出來,這次再去看看,看還在不在。”李軒道。

楊華挑了挑眉,隨即就點頭,“行,我去駕駛室裡通知秦斌。”

對於楊華來說,不管是向南航行,還是往東航行其實都一樣,反正都是在大海上,反正在哪都有可能遇到魚群。

接下來的幾天,海面上一片風平浪靜。

中途李軒也讓陳斌帶人多次撒網,但運氣就好像是用完了一般,連續多網的收穫都非常慘澹,反而撈了不少的海洋垃圾到船上。

這些海洋垃圾裡,有些塑膠袋子裡邊裝著的海水都變黑了,撈上來後臭氣熏天,整個甲板上都臭了。

船上的船員都很生氣,這些海洋垃圾,在空氣裡表現出的是臭味,在海水中那就是毒液。

“難怪這些年海洋內的漁業資源一年比一年枯竭,怎麼保育,怎麼禁魚都沒有用,就這些垃圾在,什麼魚能夠生存下去。”

李軒搖了搖頭,這邊的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得早,已經算是比較好的了。

在黃海那邊,經常是出去拖一網回來,船上是一船的垃圾,連一條魚都看不到。

“把這些垃圾清理一下,然後我們繼續起航吧。”李軒無奈道。

陳斌點點頭,這些垃圾處理起來雖然是很麻煩,但既然已經撈上來了,那自然是不可能再丟回海里了。

這片大海若是連漁民自己都不去愛護,誰會真心保護?

恐怕若干年以後,海洋內的漁業資源就不是枯竭,而是徹底絕跡了。

雖然各路專家,以及業內的專業人士都不斷強調,海洋汙染主要是石油洩露跟工業廢水排放造成的。

有非常準確的資料表明,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汙染物超千萬噸,主要是由工業生產,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洩漏、油輪事故、船舶排汙等造成的。

特別是一些突發性的事故,一次洩漏的石油量可達十萬噸以上。

每每有這種情況出現,都會導致大片海水被油膜覆蓋,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嚴重影響海產品的價值。

但從小就接觸海洋,並且熟悉海洋的李軒卻覺得,相比起看得見的,會導致海洋生物成片成片大量死亡的石油汙染,海洋垃圾汙染對海洋的影響其實更大。

就那拿塑膠袋來說。

一個塑膠袋,扔在大海內,看似是連浪花都不會掀起一朵,對整個海洋貌似不會有任何影響。

實則根本不然。

一個普通塑膠袋在土壤中分解需要兩百年到一千年時間。

任何一個塑膠袋丟到海里,它都幾乎不可能會自然分解,這些塑膠袋,不是變成害死海洋生物的“毒源”,就是沉積在海底,對海底生態環境造成劇烈的破壞。

新聞內不斷有海龜誤食海洋垃圾,然後被撐死的報道。

如今海洋中的垃圾汙染問題真的非常嚴重。

整個海洋內,很多海域都找不到一片無汙染地區,就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中,也有塑膠垃圾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