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般陸地居民發生這種突變,就會出現脾臟肥大症,會壓迫自己的腹腔內部的其他器官,然後死亡。

但是對於生活在海上的巴瑤人,這樣的突變有利於潛水,於是此變異體能夠潛更長時間的水,讓他在巴瑤人中脫穎而出,基因便被流傳了下去,漸漸的,沒有這種基因的巴瑤人就被淘汰了,而剩下的巴瑤人,則全部都進化出了這種基因。

這事兒,李軒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覺得特別的新奇。

但其實,這種進化在人類身上很常見,最典型的就是人類的膚色。

這是居住在不同地區的人,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如果再近一點,就是高原上生活的人,他們血液中的紅細胞數目比平原居民多。

平原上的人,去到高原,有些會發生高原反應。

當高原上的人去到平原後,有些也會出現低原反應,就和巴瑤人不能長時間生活在陸地上一樣。

誰敢說生活在平原上的人,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不是一個物種?

同理,巴瑤人跟一般人相比,雖然有一定的進化,但他們照樣屬於普通人類,最多隻能作為人類進化的一個研究樣本。

很多人都在說人類已經停止了進化,事實上,人類的進化一刻都沒有放緩,我們依然在不停地進化。

只不過進化的結果要表現出來需要很長時間的自然選擇,人類的壽命還不足以看到一代進化的結果。

李軒看著海面,內心暗歎,其實巴瑤人是非常弱勢的。

巴瑤人曾經是地球上最自由、最無拘無束的民族。

他們習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無法與其他民族融合,只有在大海上才有歸屬感。

進入現代,巴瑤人的生活處處受到限制。

巴瑤族四海為家,沒有國籍,不歸任何一個國家管理。

他們經常在東南亞的海域裡生活、捕魚。

但是東南亞的國家有明確的分界線,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他們要求自己海域的巴瑤人上岸或者靠岸生活。

然而巴瑤人與現代社會水土不服,他們可以適應海水的高壓、海洋裡危險的捕食者、甚至是大海上惡劣的天氣,唯獨難以適應現代社會。

落後、原始、髒亂等標籤被貼在巴瑤人的身上,讓他們更加無法融入現代生活。

再加上巴瑤人普遍暈地,不喜歡陸地生活,更吃不慣陸地上的食物,很多巴瑤人遷居後,反而出現了各種疾病。

現代社會的醫生沒有接觸過巴瑤人,因此在治療巴瑤人的時候也很頭疼,尤其是他們脾臟肥大,做手術的風險高於一般人,醫生們也不敢貿然進行治療。

很多巴瑤人遷居後,無法出海打漁,也沒有一技之長,於是生活更加貧困。

面對巴瑤人的困境,聯合國徵詢了他們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