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魚龍灣的這些勞動力,確實是可以撐起一艘中型漁船。

但更大的漁船,就真的玩不轉了。

更大的漁船,意味著技術也更加先進,很多東西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學會的。

就比如開船、電路維護等等,這些都需要真正懂技術的人。

但隨即,李軒又皺起來眉頭,“可是畢業之後,我那些同學我就都沒聯絡了,我自己也換了手機,以前的號碼都沒存,畢業的最後一年,我都是不在學校的,因為專業的不同,加上疫情的原因,畢業證也都是陸陸續續回去領的,大家也沒互留個什麼聯絡方式。”

唐雨婷不可思議的看著李軒,“不會吧,這麼多同學,你就連一個聯絡方式都沒有?好友呢?一個也沒加?”

李軒不好意思的掏出手機,點開自己的微通道:“以前上學的時候,社交圈子小,好友列表裡全是同學,跟本不需要打備註,看頭像就知道誰是誰,但出社會後,這社交圈子就亂了起來了,今天加幾個同事,明天加幾個朋友,後天加幾個推銷打廣告的,這人一多起來,誰還記得好友列表裡這些沒備註的人是哪個?”

唐雨婷聽完,默默地掏出了手機,在螢幕上一陣按。

李軒瞅瞅她,“你幹什麼?”

“我也沒給同學備註,現在先備註一下。”唐雨婷道。

李軒眯了眯雙眼,看向自己手上的手機,心裡也很感慨,畢竟是同窗幾年的同學,人一輩子能有幾個幾年?

當然天天在一起,沒想到,現在一畢業,想聯絡,竟然都沒聯絡方式了。

李軒手指在手機螢幕上輕輕劃了劃,其實也並非真的就一點都聯絡不上了。

有不少人沒有更換頭像的習慣,李軒看著那些頭像,依舊能回想起來對方是誰。

只是現在也不好貿然這麼聯絡,畢竟李軒現在,也就只有這麼一條中型漁船,也不可能喊對方上來當個普通水手。

而且,對方恐怕也不願意當個漁民。

雖說都是海洋大學畢業的,但這麼大一片海洋,人類在其中活動的,可不僅僅只有漁民。

當時快畢業的時候,學校為了學生的就業,曾經組織大家出海過一次,就是體驗當漁民。

那次也不知道輔導員到底是抱一個什麼樣的想法,竟然帶他們去了一個比魚龍灣還要落後的漁村去體驗。

當大多數人還沉睡在夢鄉之時,藉著碼頭上微弱的燈光,李軒跟一群同學,就被輔導員給趕到了岸邊的一艘木質漁船上。

是那種很小的漁船,比魚龍灣的這種渡輪都小,李軒他們班上四十來個人,被分在了二十多艘漁船上,還照樣顯得非常擁擠。

李軒在的那艘船上,除了李軒跟李軒的一個同學外,還有一位年齡略大的中年人,他是那艘船的主人,以前那艘船就是他一個人。

勐地上去了三個人,船身直接沉下去一大截。

當時李軒負責鑽到狹窄的機艙控制機器,當時那機器的轟鳴聲差點把李軒的耳朵給震聾。

李軒的那同學則負責忙著解開纜繩,跟那船主一起捕魚。

對,是船主。

就連李軒的輔導員都實在是不好意思叫那艘小船的主人為船長。

當時,天還沒亮,海面上,停泊的漁船就都開始有了影影綽綽的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