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撈到漁獲數量最多的三個人,下次潛水作業的時候,可以不用輪換,繼續到海底下去賺錢,又能夠激勵船上的人,每次下海後,都用心工作,不渾水摸魚。

其實,一開始陳斌是跟李軒建議,搞五套潛水裝置出來,讓每次下海撈漁獲最多的五個人,下次都能下海,而每次下海撈到漁獲數量最少的那個人,則輪空兩次之後才能下海。

但李軒思考之後,覺得這樣沒必要。

每次潛水,有收穫多的,自然就也有收穫少的,有個獎勵機制在激勵人就行了。

都是一個村的,又是一條船上的人,再來個處罰機制,容易引起人不滿。

只要人是在用心努力工作,李軒就不打算搞處罰那套。

要是真有人在海底下出工不出力,那李軒就直接讓人下船,連處罰都懶得處罰。

可以這麼說,以李軒現在給船員們開出來的待遇,在魚龍灣裡,想上李軒這條船的,有大把的人在。

這條船,除了秦斌跟楊華,李軒離開誰都能照常出海,並且隨時能找到人補充進來。

每次每個船員,下海後都撈到了些什麼,都是有統計的。

陳斌很快就對照上次大家在海底下的收穫,確定了這次下海的人選。

李軒第一個下到海底。

雖然之前已經答應王胖子說會快速趕回去,但李軒也不著急這一會,先到海底撈些東西再說。

李軒的章魚分身,已經提前在海底探過路了,這片海域的海底,漁業資源還是很豐富的。

就是這片海域的海底,珊瑚礁的數量太多了,而且珊瑚礁的起伏度非常大,可能隔個一厘米的距離,因為珊瑚礁的原因,海水的深潛度就有十幾米的差距。

這片海域的海底,到處都是那種高高的暗紅色珊瑚礁,對魚類而言,就彷彿人類的城市裡,高高聳立的高樓大廈似的。

有這些珊瑚礁的阻擋,李軒跟其他船員們,在海底下捕撈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很多地方,都是魚能夠鑽得過去,人類卻只能夠繞道而行,等繞過去,海魚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但這樣的海域海底下,能抓的東西同樣不少,海參、海膽,還有海蟹們,最喜歡生活在這樣的海底環境了。

李軒在海水內潛行了一會,還沒潛到海底就眼睛一亮,在他前面,迎面而來一群銀白色,好像盤子一樣的海魚。

那是一群銀鯧,這魚是市場價格很貴,幾百塊錢一斤,它們的味道非常好,幾乎全身都是肉,沒有什麼骨頭,跟多寶魚都有的一拼,而且營養價值非常豐富,雖然算不得什麼珍稀海產,但也絕對算得上是海產珍品了,幾百塊錢一斤的價格,真不是一般人能捨得下嘴的。

這魚不比箱魨,銀鯧的遊速很快,在海水內非常靈活,在海底,想靠手去抓銀鯧,那幾乎是不可能能夠抓得住的。

李軒已經足夠靈活了,這群銀鯧魚又是自己主動迎面遊向李軒所在的方向,李軒出其不意朝著一條銀鯧抓去,結果卻連碰都沒碰到對方就被對方給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