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一會,李軒就搬移了十多個的體型比較大的硨磲。

李軒心底尋思,這數量,差不多了。

這些硨磲的體積都很大,要捕撈上去,難度不小。

別看李軒的章魚分身現在收集起來非常容易。

實際上換一個潛水員來,這麼大的大傢伙,一個硨磲,至少是要兩個人合作,才能夠有辦法能夠扛出水面。

而且從海底,這一下一上的,非常耗時間。

就這些硨磲,明天就有的撈了,再繼續收集,也是無用功,船上的潛水裝置數量有限,只能撈這麼多硨磲上去,李軒也不想接下來,連續幾天都在這片海域跟船員們一起撈硨磲。

海面上。

李軒看看時間,這時候,也不早了。

李軒笑看著還在樂此不疲釣魚的船員們,“時候已經不早了,你們還要繼續往下釣嗎?”

在海洋,打窩是沒有的。

隨著引魚燈的持續亮著,那些有趨光性的海魚,漸漸的適應了燈光,不再具有趨光性,朝著更遠的海域,或者深海潛去。

原本聚集在船尾的那一大群海域,頓時數量就少了很多。

剩下的那些海魚,大多數都是一些被血腥味所吸引的肉食性海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海域,那隻巨型紅銅色章魚,與那些偽虎鯨們戰鬥時殘留下來的血腥味也越來越澹。

漸漸的,這些肉食性的海魚們,也在這片海域帶不走了,紛紛朝著更深的海域,或者別的海域游去。

現在,魚兒咬餌的間隔時間已經非常慢了。

十幾個船員們一起海釣,通常要好幾分鐘,才有人的魚漂有一點動靜。

而且大多時候,都是海魚啃食誘餌,根本就不咬鉤。

即便偶爾有人釣上來一條,也是隻不過兩指寬、四指長的小海魚,根本沒任何一點的價值。

本就有心結束海釣的陳斌聽到李軒的話,頓時開始收拾魚竿,“我不釣了,這些海魚也太聰明瞭,才只咬了幾次鉤,就全部不咬鉤了,精得跟猴似的。”

李軒笑了笑,說道:“這可不是聰明,而是跟這些海魚的習性有關,能夠在夜晚出現在這裡的海魚,基本上全部都是夜行性的海魚,它們大多都餓了一天了,正是出來覓食的時候。”

“在這片海域找不到吃的,自然也就去別的海域找了。”

陳斌撇撇嘴,“我們這麼多誘餌,不是吃的嗎?”

李軒搖搖頭,“這裡本來就又血腥味吸引魚群,我們又開了引魚燈,來的海魚數量那都是以萬計算的,我們投的這點誘餌才夠幾條吃?這跟沒有食物也差不多了。”

海洋中,很多的魚類,都是叢集行動的,單獨一條,很難在海洋內生存下去。

大部隊找不到食物了,要進行陣地轉移,基本上,是不會有多少海魚,會為了一點點誘餌,就脫離大部隊,留下單獨覓食的。

無數歲月進化,刻在骨子裡的一些訊息,讓這些魚類們知道,一旦脫離了大部隊,基本上就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