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

今天晚上,海上的月亮很大。

朦朧的月光灑在海面,四周非但不是一片黑暗,反而有股朦朧的美感。

勞累一天的船員,臉上都帶著豐收的喜悅,一個個臉上都笑呵呵的。

李軒從船艙裡,拿出來一把豆子。

心底早就惦記那些海參的陳斌, 立即眼睛一亮,興奮道:“軒哥,現在是要煮海參了嗎?”

李軒笑呵呵道:“海參過幾天再吃,我拿了一點豆子出來,先把這些豆子泡發,發個豆芽,我們做黃豆芽燉海參。”

海參是大補之物, 吃海參的時候,是有很多忌諱的, 很多食材不能夠跟海參搭配一起吃。

黃豆芽燉海參,是傳承悠久的一道名菜,是少油少鹽,營養豐富,又味道絕佳的健康餐飲。

而且這道菜的來歷,也大得驚人。

在古代,中醫歷史上,名醫大家一度出現過斷檔,但是到了金元那個階段,中華大地處於戰亂紛爭的年代,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瘟疫橫行,到處都是流民。

天下疾病橫行,為中醫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環境和土壤。

很多從醫者的臨床經驗突然就豐富起來了,中醫的相關理論, 在那個時期也得到了神速的發展。

在那個時期, 形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對中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四庫全書稱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

那個時期名氣最大,地位最高的中醫,就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劉完素,他在中醫歷史上地位極高,堪稱是醫之一道繼往開來般的存在。

傳說黃豆燉海參,就是劉完素髮明的。

但陳斌卻不知道這些,他啊了一聲,眨巴著眼睛道:“那我們今晚上呢?我現在肚子可餓得咕咕叫了。”

李軒笑了笑,說道:“今晚上吃蛤蟆魚,順便把這豆芽給發了。”

陳斌哦了一聲,說道:“那我去煮蛤蟆魚,你們發豆芽。”

李軒笑了笑,知道陳斌是不會發豆芽,或者以為發豆芽很困難,陳斌雖然是漁民,但以前並沒出過遠海。

實際上豆芽算是漁民們最喜歡的東西了。

至少有一半出過海的漁民,都會發豆芽。

因為漁民出海捕魚, 需要長時間飄蕩在海上。

豆芽是船員們在海上能夠吃到的為數不多新鮮蔬菜。

而且豆芽在發芽之前,體積極小, 小小的一麻袋豆子,若是發了芽,夠裝十麻袋都不止。

最主要的是,豆子特別容易發芽。

只需要將豆子洗乾淨,泡水,然後將其放入放有海沙的泡沫箱裡,再澆上水,再用硬紙板擋住泡沫箱口,防止陽光爆射,這豆子,就能迅速的發芽,長得是又白又嫩,爽口多汁。

“行,那你去做晚飯,我們來發豆芽。”李軒拿了一個裝有細軟海沙的泡沫箱,往箱子內澆了兩瓶飲用水,然後將洗乾淨,又在水裡泡了一會的豆子均勻的灑在泡沫箱內,最後又拿了一條溼毛巾,蓋在泡沫箱上邊。

陳斌伸長脖子看著,繼續等著李軒的下一步動作。

但等了半天,都不見李軒有下一步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