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敗退的西夏軍想伏擊(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夏軍一口氣退了六十多里路,為首的將領把左手抬了起來,讓後面的隊伍停下,回身往後面瞧了一下,沒有見到宋軍追來,隨後指著自己身邊地一個士兵說道:「你回去看看宋軍有沒有追來。」
「是。」士兵應了一聲,隨後調轉馬頭,騎著馬離開了。
跟著將領又對身邊地副將說道:「派人在周圍警戒,其餘計程車兵全都下馬休息,讓馬也休息一下。」
「是。」
命令傳達下去之後,所有地士兵都從馬背上下來,讓戰馬自己去吃草料。
為首地將領從馬背上下來,坐到一塊石頭上,準備喝點水,一摸身上才發現沒帶水袋。
這時旁邊地副將遞過來一個水袋,說道:「將軍喝我的吧。」
將領接過去之後,拔開水袋的塞子「咕嘟咕嘟」地連喝了好幾口,然後抹了一下嘴,才把水袋還給副將。
「想不到我李雄與大宋交戰了二十多年,今天居然被大宋軍隊如此狼狽地擊潰,真是丟人到家了。」李將軍唉聲嘆氣的說道。
李將軍全名叫李雄,是西夏除拓跋氏和蕭姓之後,第三大姓氏李家的人,以前曾經擔任過西夏邊境的大將,熟讀兵書,頗有謀略,在火藥沒有正式被用到戰爭中之前,給大宋的軍隊帶來過極大的重創,是一名讓大宋西北邊關將士都為之忌憚的西夏名將。
副將喝了水之後,用手背擦了一下嘴邊的水跡,說道:「將軍不用為此沮喪,我們這次之所以會失敗,完全是敗給了宋軍的火器,如果刀對刀,槍對槍的作戰,宋軍絕不是我們的對手。他們這是以巧取勝,勝之不武。」
李雄說道:「既然是兩軍生死搏殺,計策謀略可以用,那為什麼火器不能用。所以沒有什麼勝之不武一說,說什麼勝之不武之類的話,只能是自我安慰。
而且從現在大宋作戰的方式來看,火器將會成為大宋以後戰爭的主要手段,如果作為他們的對手,不能適應他們這種新的作戰方式儘快跟上,西夏以後面對大宋將再也佔不到任何便宜。
因此,等這次跟大宋的作戰結束之後,我們也要儘快的製造出更多的火器。」
「可是我們西夏沒有精通火器的製造能手,如何才能像大宋那樣製造出眾多的火器呢?」副將問道。
李雄說道:「我們西夏雖然沒有,但大宋有,只要我們能夠出錢,還怕弄不來製造火器的人嗎?」
副將說道:「聽說宋軍的這種火器是華櫸想出來的,只怕外面不會有人知道,除非能夠弄到他們軍隊裡專門製作火器的人,否則找外面的人,恐怕做不出他們那樣大威力的火器。」
李雄嘆了一口氣,說道:「這些都是把眼前這個難關度過去以後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想辦法阻止宋軍繼續進攻。要知道從橫嶺關到興慶府也就一百五十里的距離,宋軍如果急行軍的話,不用一天就能夠趕到,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阻止他們。否則讓他們打到興慶府,西夏就危急了。」
「可是他們的火器那麼厲害,我們怎麼才能夠阻止他們呢?」副將說道。
李雄想了一下,說道:「宋軍現在勢頭正勁,正面我們很難阻止得了他們,所以我們只能採取伏擊的方式阻止他們。」
「伏擊!」
「對,伏擊。」
李雄說道:「宋軍現在肯定以為我們已經敗回興慶府去了,所以一定會盡快趕到興慶府去,我們可在半路上設好埋伏,等他們來的時候再突然殺出來將他們解決掉。就算不能將他們全部殲滅,至少也能消滅他們大半,而且還能繳獲他們的火器,只要有了樣品,就不愁造不出跟他們一樣的火器。」
「那將軍準備在什麼地方伏擊他們呢?」副將問道。
李雄說道:「就是前面二十里處的葫蘆灣,那裡地勢險要,極適合用來伏擊。」
副將想了一下,覺得那個地方確實是伏擊的好地點,隨即也沒有再繼續說話。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之後,派出去打探訊息計程車兵回來了,告訴李雄道:「宋軍今日在橫嶺關宿營了,沒有再繼續進軍的意思。」
李雄看了一下身邊的副將,說道:「既然宋軍今天已經宿營,那我們便也到葫蘆灣去宿營,這樣不管他們什麼時候進軍,我們都來得及準備。」
「好。」副將應道。
隨後,李雄帶兵到了二十里外的葫蘆灣,這個地方的地形其實並不像葫蘆,只不過因為左邊的山頂上有一塊萬斤巨石很像葫蘆,因此才得名的葫蘆灣。
這個地方的地形,兩頭窄,中間寬,且兩邊有高山,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打伏擊的地方。
「各派十二個人去左、右兩山上守著,其餘計程車兵到兩山後面去休息。」李雄說道。
「是。」
副將立刻按他的吩咐安排了下去,隨後二十四名士兵各自分開到了左、右山頂上盯著,其餘的人全都分別藏到了左、右兩邊的山後。
「將軍,橫嶺關丟失的事情要不要派人回去告訴大王?」副將問道。
李雄想了一下,說道:「也好,派一個人回去告訴左帥,讓他再調配一些人馬來相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