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帶著尚培齡的信和那些教書先生,回到會寧府交給華櫸,華櫸看過信之後,把聖手書生蕭讓叫來,跟他說道:「朝廷那邊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夠把接替我們的守軍送來,所以我們還得在這裡多待一段時間。

你這段時間多派人注意一下女真百姓的動態,尤其是那些貧苦百姓,看看他們對我們推行的新政有什麼想法,是推崇還是有意見。

另外,朝廷雖然還沒有派兵來接管,但教書的先生已經派來了,你去安排一下,派人把他們送到各個城池去交給知府、知縣,讓他們給他們安排住處,同時儘快把學習班辦起來,教那些不識字的女真百姓識字,尤其是孩子。

貧苦的女真百姓和孩子佔據了女真人的大多數,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貧苦百姓和孩子拉攏在一起,那我們想要管理這片土地就容易多了。」

不管是女真族還是契丹族,大多數都是貧苦百姓,他們跟貧窮的漢族百姓一樣也生活得非常艱難,如果能夠給予他們好的待遇,讓他們過上跟以前截然不同的好日子,在讓他們學習漢族的文化,認同漢人的思維理念,他們就不會輕易的受別人的挑唆,更不會起來造反。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他們就會完全被漢文化同化,認同自己是大宋子民的身份。

這樣一來,這塊土地上的人就不會再有任何的反念。

「卑職遵命。」

蕭讓下去之後,立刻安排了士兵,把那些教書先生全部都送到了不同的城池,交給各守城的知府、知縣,並轉告他們儘快把那些不識字的女真百姓都組織起來,讓這些教書先生教他們學習漢字。

同時,蕭讓還派了很多士兵出去瞭解女真百姓對他們推行新政的真實想法。

幾天之後,蕭讓把派出去打探訊息那些士兵反饋回來的情況,如實的報告給了華櫸。

華櫸把這些情況進行了整理,發現那些貧窮的女真百姓對他們推行的新政都非常擁戴,因為新政讓他們擁有了更多的財產以及自由。

真正對新政有所牴觸的是那些原來家境富有,身份高貴的中上層女真族,因為新政雖然沒有讓他們的財富和田地變少,但卻讓他們沒有了以前高高在上的感覺,這是因為那些貧苦百姓有了屬於自己的田地和房屋、財產之後,對他們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敬畏和順從,在他們面前說話的聲音都大了。

還有,那些貧苦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牛馬之後,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種自己的田地,放養自己的牛馬上,不再幫他們種田和放牧,即便幫他們工錢也比以前要得高。

所以,他們認為新政剝奪了他們本應該有的高貴身份和特權,因此心裡特別的恨新政,只不過畏懼宋軍的力量不過公開表現出來。

華櫸隨後把會寧府的知府找來,把士兵打聽到的這些情況全都告訴了他。

「看來這些人並沒有真正的向我們臣服,一旦有機會,他們肯定會起來興風作浪,依卑職之見不如趁現在把他們全都抓起來處理掉,以絕後患。」知府說道。

華櫸微微的搖了搖頭,說道:「這些人雖然對我們的新政有意見,但眼下他們並沒有公開站出來反對,如果我們要是把他們抓起來處理了,會讓人以為我們是在故意殘害女真人,搞不好會適得其反的。」

「那依大人之見我們該怎麼辦呢?」知府問道。

「其實也好辦。」

華櫸說道:「反對我們的那批人畢竟只是少數,而支援和擁戴的人佔據了絕大多數。所以,我們只要牢牢的把那些贊同和擁戴我們的人抓在手中,讓他們跟那些反對我們新政的人形成對立,這樣一來,那些人就再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了。

而且有了這些擁戴我們的人給我們做眼線,那

些反對我們的人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會給我們報信。

這樣,我們就能夠提前杜絕可以危害到我們的事情發生。」

知府贊同的點了點頭,說道:「大人的這個主意的確高明,不過我們要怎麼才能夠讓他們形成對立呢?」

華櫸說道:「簡單,針對現在那些貧苦百姓所面臨的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政策扶持、遇到麻煩和困難的時候給他們做主,儘快讓他們擺脫現在貧困的生活,讓他們知道大宋官府是真正關心和維護他們的靠山。

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更加依附我們,徹底擺脫原來掌控他們命運的人。

而那些反對我們的人,看到這些貧苦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並且擺脫了他們的控制,心裡就會越發的憎恨他們,時間一長,他們雙方必然會發生衝突。

而我們只要始終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維護他們的利益和尊嚴,他們就不會再反叛我們。

如此,我們既不用去刻意針對誰,同時又把絕大部分的百姓全都拉到了我們這一邊,從而讓我們的統治更加牢固。」

知府聽華櫸分析之後,覺得這個策略非常好,不顯山不漏水就把絕大部分的女真百姓抓到了手裡,讓他們跟那些反對新政的人形成了對立,心裡對華櫸的才智很是佩服。

「大人天資聰慧,下官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