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們可不是那些貪生怕死的懦夫,既然落到了你的手裡,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我們要是皺一下眉頭就不是好漢。」滕戡也跟著說道。

華櫸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果然都是不怕死的英雄好漢,不過死有輕於鴻毛和重於泰山之別。

如果你們是為了天下的百姓而死,天下的百姓會感激你們,你們的死自然也就重於泰山。

可是現在你們為了王慶這樣禍國殃民的反賊而死,天下的百姓不僅不會為你們的死而難過,反而會感到慶幸,因為沒有了你們幫王慶為非作歹,助紂為虐,他們的苦日子就不會那麼深重,因此就算你們死了,也不會有任何人掉一滴眼淚。」

「你……」

「怎麼,我說的不對嗎?」

華櫸說道:「現在朝中女幹臣被除,各地貪官被罷免問罪,造反作亂的強盜也正在被逐一清剿,天下百姓的日子也開始好了起來,對大宋構成威脅的便只有西夏、遼國等外幫異族,朝廷急需各類有才能的人相助,抵禦外族的入侵,保我大宋百姓安寧。

你們各自都有一身的好武藝,以前因為有女幹臣當道,讓你們報國無門,所以你們埋怨這個世道不公,還情有可原,可是現在既沒有女幹臣擋你們的道,也沒有貪官再堵你們的路,機會也擺在了你們面前,然而你們卻視而無睹,情願為了王慶那個反賊而死,你以為你們這樣就是英雄好漢了嗎?

不!

我告訴你們,你們這樣根本不是什麼英雄好漢,只是胸無大志的世俗匹夫而已。

真正的大丈夫、真豪傑,是會把任何過往對自己不利、不好的事情當做激勵自己,為了將來更好施展自己心中抱負的動力,這樣的人往往能夠成就大功業,名垂青史,為後人萬代敬仰。

只有那些胸無大志,心胸狹窄的人才會抱著過往怨恨不放,最終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走窄,一事無成,甚至一臭萬年,落下千古罵名。」

袁朗、滕戡被華櫸一席話說的啞口無言,低頭沉思不語。

「還有,你們以為你們以為這樣死了,王慶會為你們感激涕零了嗎?」

華櫸冷笑了一下,繼續說道:「你們在王慶身邊的時間都不短,他是什麼樣的人你們比誰都清楚,用得著你們的時候他會重視你們,一旦你們死了,他用不到你們了,絕對不會為你們掉一滴眼淚的。」

對於華櫸說的這一點,袁朗、滕戡倒是非常相信,因為他們在王慶身邊那麼久,王慶是什麼人他們很清楚,任何對他沒有用的人都會被他像野草一樣丟棄和忘記,對他們倆自然也不會例外。

孫安見袁朗、滕戡低頭不說話了,知道他們心中的信念已經動搖,隨即順著華櫸的話往下勸道:「兩位將軍,我們大人是真的很愛惜你們的一身才能,所以才這樣苦口婆心的勸你們,否則他一聲令下就可以把你們給砍了,根本用不著跟你們廢這麼多話。

所以,你們還是不要再固執,千萬不要錯過了這個機會,後悔就晚了。」

關勝隨後也跟著說道:「別以為我們大人是求著你們歸降,他是見你們以前的確是被那些貪官惡吏所害,所以才想給你們一個機會,如果你們不是被貪官惡逆所害,而是本性邪惡的綠林強盜,就算你們的本事再大,大人也絕不會放過你們。你們最好還是能放下心中的執念,歸順朝廷,跟著大人蕩平王慶這個賊寇,建功立業,將來衣錦還鄉,告慰祖先,豈不比揹著反賊之名死掉好的多。」

袁朗、滕戡仔細又想了一下華櫸、孫安、關勝等人的話,覺得的確有道理,只不過剛才的話說的有些太滿了,這個時候要是再同意歸順,感覺面子上有些過不去。

「怎麼,你們還是不願意歸順嗎?」華櫸見他們

還是沒說話,語氣有些冷了。

他雖然的確是挺愛惜袁朗、滕戡兩人的武藝,但並不表示就會一味的對他們傲慢的態度忍讓,如果他們兩個要是真的執意要為了王慶去死,他也絕不會姑息他們。

「想要我們歸順也可以,但我有個條件。」袁朗突然抬起頭看著華櫸說道。

華櫸說道:「什麼條件你說,只要不是太過分,我都可以答應你。」

袁朗說道:「剛才你們是計謀把我們抓住了,算不得真本事。如果你手下有將領,能夠光明正大的贏了我們,我們就投降。否則我們寧死不降。」

袁朗提這個要求是想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下,因為他知道華櫸手下有武藝高強的將領,比如跟他武藝不相上下的秦明,還有殺了馬勥的花榮,到時候先跟他們戰上一百回合顯露一下本領,然後再稍稍的讓一下,讓他們取得勝利。

這樣一來,他們既可保住自己的面子,又向華櫸顯露了自己的本領,同時又可順勢歸順朝廷這邊保全自己的性命,可謂一舉三得。

魏定國並不知道袁朗心中的想法,還以為他是故意在跟華櫸作對,所以非常氣憤的說道:「大人,這兩個人簡直不識好歹,依卑職看不要再跟他們浪費時間了,直接一刀砍到他們得了。」

「對,把他們砍了,否則他還以為我們不敢殺他們。」單廷珪隨後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