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朝的農耕節是三月初二。

比前朝晚了一個月。

先祖認為二月土地尚未解凍,不易春耕,三月春暖花開,最適合播種。

這一提議得到了百官的認可。

反正農耕節的儀式不會變,文武百官也就是跟著世家貴胄們走個過場,二月跟三月沒什麼不同,不過是出門踏個青而已。

以姜瑜的身份,是不能去參加農耕節的。

說白了,農耕節是世家貴胄們體驗農耕之樂的日子,能參加的大都是皇上那一大家子。

但太后的車駕要從她莊子裡過,她作為東家,不能不去。

一大早姜瑜就帶著柳姑姑去了莊子,幾個莊頭早就等在那裡,負責那個路段的是康華,他這幾天一直帶人在莊子上來回巡視。

陳儒也是萬分謹慎,自發地成立了一個民間護衛隊,日夜巡邏,唯恐出半點差錯。

莊子上的老百姓,這一天是不允許出門的,違者以謀反罪論處。

姜瑜一下車就覺得氣氛凝重,得知太后一行人並不會在此處更衣,心裡才稍稍放鬆了些,這處院子雖然她也沒有來幾回,但還是不願外人前來打擾的。

福泉幾個莊頭一來,最多也是在正廳議事,不會去別處,他們都有自己的住處,平日裡鮮少到這邊來。

河堤因為農耕節也暫停了,田間地頭空無一人,福泉把最近莊子上的事說給姜瑜聽:「再有半個月,河堤修建完成,即便來了雨季,也不怕農田被淹了,多虧了陳莊主大義,要不然咱們也不會如此順利。」

「好不容易碰到這麼一個好鄰居,咱們就好好跟他們相處,凡事有商有量才是。」姜瑜自然知道陳莊主的意思,就是趙桓允的意思,想到他含笑的目光,她頓覺有些臉熱,「咱們能給他們的好處,記得一定給,不能欠人家的人情。」

她活了兩世。

開頭美好,結局潦潦的怨偶,她見得太多。

尤其是像趙桓允這樣的男人,身份貴重,權勢滔天,雖然人人都說三皇叔是京城女子的夢中人,卻並不是她中意的人選。

至於她想嫁什麼人,也不是她現在能考慮的。

至少,得等大仇得報再說。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

儀式過後,蕭太后帶著後宮嬪妃們穿著尋常農家的衣裙,拿著鋤頭到了田間地頭,翻地播種。

其他人也紛紛效仿。

趙禹去西南還沒有回來,趙啟和趙宣也是農家子弟的裝扮,正領著六歲的小皇孫在另一處翻土,他們每年都來,知道流程是什麼樣的,腳下的土地鬆軟平整,實在用不著再翻整,他們也只是裝裝樣子。

趙桓允自是心知肚明,帶人站在地頭,一言不發地看著他們。

這些人在田間勞作不過一盞茶的工夫,卻耗費了他近兩個月的精力來做這件事情,年年如此。

地頭設了茶棚。

茶棚下的案几上放了茶水和各種點心,水果。

凳子上還鋪了軟墊。

還有專門的丫鬟婆子在不遠處燒水,雖然忙碌,卻有條不紊。

康華上前稟報:「殿下,姜二小姐他們正在莊子上等候。」

「告訴他們,太后的車駕這就要過去了。」趙桓允原本就沒有打算讓這些人在姜瑜的莊子上停留,「通知陳儒,準備迎駕。」

「是!」康華匆匆而去。

如意出身鄉下,見了泥土分外高興。

蹲在地上玩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