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氏知道姜瑜要去白雲寺給殷氏上香祈福。

出了芙蓉閣那檔子事,她便不放心姜瑜獨自前往。

姜瑜大舅母張氏要見莊子上的管事走不開,慕容氏便讓二兒媳婦宋氏和殷瀾殷湘陪她一同去。

宋氏是翰林院編修之女,其父官居七品,在人才擠擠的京城實在是太不起眼,因姜瑜二舅舅去編修府上做客,偶遇佳人,兩人一見鍾情,喜結連理,宋氏嫁到忠義侯府實屬高嫁,故而愈發地謙卑有禮,對慕容氏和張氏更是敬重萬分,讓人挑不出錯處。

加上她性情溫和,從未跟任何人紅過臉。

府上眾人提起她,無不稱讚。

直到上了馬車,姜瑜還在想殷清送她硯臺的事。

前世她一心想嫁趙啟,對其他男子鮮少注意,就連忠義侯府的兩個表哥殷清殷濂也沒說上幾句話,來往淡淡,她出事後,魂魄未散,卻看見殷清對她的死悲痛欲絕,傷心難耐,還是大舅母張氏勸他:“不要讓你祖母看出你對瑜孃的情意,她遭此橫禍,是命數不濟,她畢竟是在咱們府上長大的,你切不可讓她名聲受累。”

“母親,我若早知道瑜妹妹是這般結局,我就是拼了命,也要跟趙啟爭一爭的。”殷清悔不當初,懊惱不已,“瑜妹妹肯定是被人算計了,要不然,偌大的國公府怎麼偏偏她的院子失火?我定會把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絕不會讓瑜妹妹白白丟了性命。”

“這事當然要查,但不是由你出面。”張氏知道自己兒子心意,極力勸他,“你放心,你祖母不會放過國公府,她會替瑜娘討回公道的。”

後來,趙啟謀逆,她的死因也隨之被牽扯進來,成為這樁謀逆案最後的稻草。

順慶帝勃然大怒,斥責殷貴妃母子心腸歹毒,才毫不猶豫地賜下了毒酒。

再後來,殷清自己求了個外放的差事,去了肅州任知府。

娶了翰林院陳編修的女兒為妻,再也沒有回過京城。

在此之前,她從不知道殷清對她的情意……

如今,即便她一朝重生,她對他,也只有兄妹之情,不會有別的。

她一個滿腹仇恨的人,哪裡能配上溫良儒雅的殷清。

他本來就應該有更好的選擇,賢淑溫柔的陳氏才是他的良配,所以,這硯臺她是不會要的。

殷瀾見姜瑜沉默不語,便問道:“瑜妹妹在想什麼?”

宋氏和殷湘在前面的馬車上,車廂裡除了阮媽媽,就只有她們兩個。

柳姑姑坐在車廂外面的車轅上,小聲地跟丁順聊著天。

“沒想什麼。”姜瑜莞爾,“昨晚抄經睡得晚了些,沒怎麼睡好。”

“難為妹妹了。”殷瀾見姜瑜臉色蒼白,便覺得她不是因為抄經沒睡好,而是因為趙啟和姜瑗的事傷神,很是同情地拍拍她的手,“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伱不要多想了,千萬要保重自己的身子。”

“姐姐放心,我沒事的。”她的確是因為抄經晚睡,才精神不濟,“等回去睡一會兒就好了。”

說話間,馬車已經停在了五嶺山腳下。

白雲觀在五嶺山的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