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皇帝趙雍的母親是前朝大長公主。

趙氏一族更是百年望族,加上跟皇家聯姻不斷,趙家一直是朝廷的左膀右臂。

因受到奸佞小人的讒言,前朝皇帝李訴四處求醫問道,遍訪長生不老藥,數年不理朝政。

宮裡奸臣當道,指鹿為馬,以至於後期各地暴動不斷,民不聊生。

最終趙家最有名望的趙雍被文武百官擁立為新皇,兵不血刃地結束了李家王朝,建立了趙家的大順朝。

恆親王李權一族算是前朝李家的旁支。

當年前朝大廈將傾時,李權的父親李薔果斷投誠,擁護趙雍上位。

被趙雍視為開國功臣,封為恆親王,爵位世襲罔替。

因大順朝初期,前朝復辟之亂越演越烈,更有李家旁支參與其中,內外勾結。

先祖顯德初年,各地依然動亂不堪,李權一家身份尷尬,大長公主幹脆閉門謝客,休養生息,以務農為樂。

後來前朝之亂平息,恆親王無功無過十餘年,早已磨平了心性,整日遛鳥逗狗,成了世人眼中的紈絝王爺。

尤其是大長公主去世後,恆親王在朝中處處受排擠,更有言官說他屍餐素位,應該降等世襲。

儘管先帝斥責了那些言官,對李家多加安撫,但李家還是每況愈下,風光不再。

好在犬父有虎子,恆親王長子李承鄞一舉奪得順慶三年榜眼,名震京城,更是娶了楚王府大皇叔之女趙氏,有了楚王府的幫襯,恆親王府的門檻才日益熱絡起來。

姜麗娘就是在這個時候嫁入的恆親王府。

據說殷貴妃得知此事後,四下裡很是幸災樂禍,說姜麗娘嫁不成兒子,反而嫁了爹,漲了輩分倒也是賺了的。

因為殷氏的關係,閨閣時的姜麗娘和殷貴妃時常見面,姜麗娘性情強勢一些,跟殷貴妃時有口角之爭,兩家雖為姻親,但相處得並不和睦。

後來殷貴妃入宮,兩人再相見已是君臣之別。

姜麗娘原本看中的是李承鄞,而非恆親王。

無奈聖旨已下,無力迴天。

好在恆親王這些年待姜麗娘還好,也從未聽信姜麗娘愛慕李承鄞的傳言,姜麗娘生下福寧郡主後,也漸漸收了心思,一心一意做她的恆親王妃,只是她對殷貴妃依然是恨之入骨,暗地裡罵她是個蛇蠍女人!

如今,姜瑜是殷貴妃未來的兒媳婦。

姜麗娘難免會看她不順眼。

但若是不召見,傳揚出去,也是不妥,姜瑜畢竟是趙啟的未婚妻。

於情於理,姜麗娘回孃家,都應該見一面的。

粱氏走了一路,也想了一路。

越想越覺得為難,若是日後她的瑗姐兒如願嫁給趙啟,姜麗娘會不會連他們也怪罪了……想想又覺得不會,畢竟大家都是血脈至親,姜麗娘就算不願意,也不會太苛責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