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婆媳(第1/2頁)
章節報錯
待馮氏走後,小秦氏才緩了臉色,對姜瑜道:“今兒我見你氣色大好了,咱們就趕在中秋前把賞花會給辦了,順便也讓你們姐妹親近親近,貴妃娘娘知道咱們府上荷花侍弄得好,還特意賜了十幾棵綠荷過來,綠荷開得晚,現在剛剛含苞,想必再有三四日就開了。”
提到貴妃娘娘,姜瑜冷笑。
殷貴妃是忠義侯府三房嫡女,因生母早逝,自幼養在外祖母膝下,她比姜瑜母親殷氏大兩歲,姐妹相處融洽,不是親姐妹,勝似親姐妹。
殷貴妃十六歲進宮,十七歲生下裕王趙啟,剛入宮那會兒,殷貴妃時常召殷氏入宮陪伴。
後來殷氏及笄,太后賜婚,把殷氏許給了姜行遠。
次年殷氏生了姜瑜,身子漸漸不濟,臨終時殷氏把姜瑜託付給殷貴妃,求她看在姐妹一場的份上,將來護姜瑜周全,殷貴妃當即求了聖旨,訂下姜瑜跟趙啟的親事,說她會視姜瑜為己出,一輩子對她好。
趙啟比姜瑜大三歲,時常奉殷貴妃之命去忠義侯府看望外祖母和姜瑜。
姜瑗偶爾也會在忠義侯府偶遇趙啟。
想不到他們竟然私下裡有了首尾,而她卻一無所知,臨死才知道背後的齷齪和不堪……
前世殷貴妃以姨母自居,對她關懷備至,賞賜時不時送往忠義侯府,就連外祖母也覺得殷貴妃是重情重義之人,日後她嫁入裕王府,也不會受委屈。
姜瑗替她嫁入裕王府當晚,她怨念太重,魂魄四處遊蕩,親眼看見殷貴妃對著心腹婆子大笑不止,說她死有餘辜,不怕她們母女一起來宮裡索命,還說外祖母虛情假意在先,殷氏不守規矩在後,就不要怪自己心狠手辣。
那時她才明白,姜瑗替嫁絕非小秦氏一手促成,殷貴妃也是參與其中的。
只是,她不明白,殷貴妃為何如此恨她們母女,竟然要置她們於死地……
“是呀,貴妃娘娘真是有心,咱們也跟著瑜娘沾光,一飽眼福了。”粱氏拿起摺扇輕輕給小秦氏納涼,提議道,“母親,不如把賞花會訂在三日後,剛好禹哥兒休沐,也能陪姑娘們熱鬧熱鬧!”
小秦氏微微頷首,算是默許了。
片刻,又關切地問姜瑜:“瑜娘意下如何?身子可吃得消?”
“孫女已經大好了,賞花會的事全憑祖母定奪!”姜瑜當然不會反對。
姜瑗的賞花會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趙啟。
她自然得成全她們。
“那就好!”小秦氏臉上的皺紋深了深,看姜瑗的眼神也隨之柔和起來,吩咐阮媽媽,“你們姑娘的藥得緊著吃,一頓都不能落下,若是三日後姑娘身子沒好利索,我可不管你們是不是忠義侯府的人,就拿你們是問。”
“是!”阮媽媽微微屈膝。
見姜瑜面前的藥已經涼了,不聲不響地端了下去。
姜瑜望著她的背影,心頭酸澀。
阮媽媽對她忠心耿耿,從無二心。
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成了小秦氏的眼中釘,肉中刺,以至於在裕王府來人之前,率先除掉了她。
這輩子她絕對不會讓任何人再傷害到她的人,尤其是阮媽媽。
“阮媽媽是瑜孃的奶媽,有她扶侍左右,我們就放心了。”說到這裡,粱氏嘆了口氣,面帶傷感,“若是大嫂還在,該有多好,瑜娘嫁人,最高興的就是她了。”
姜行遠常年在外,成親時已經二十五歲了。
殷氏比他小了整整十歲。
因是御賜的姻緣,成親有些倉促,姜行遠也是在洞房夜掀了紅蓋頭才見了殷氏真容,當時她沒過門,自是不知當時情形,但聽府上的老人說,公爺對新夫人很是滿意,當天晚上就圓了房,之後兩人更是郎情妾意,你儂我儂,羨煞旁人。
就連二爺三爺也說,大嫂溫柔嫻淑,是真正的大家閨秀。
更讓粱氏氣惱的是,殷氏去世多年,至今府上依然拿她跟殷氏相比,暗地裡說她容貌性情都不及殷氏半分,殷氏比她強又如何,還不是個短命鬼,連自己女兒出嫁都看不到。
“是啊,你大嫂最是心疼瑜娘,她要是能看到這些,指不定怎麼高興呢!”小秦氏掏出帕子,低頭擦了擦眼睛,語氣哽咽,“也是我沒福氣,擔不起這麼好的兒媳,當年看她病重,我都恨不得能替她受那份罪。”
殷氏貌美,家世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