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馮一博所想的那樣,大魏現在太缺錢了。

因此,景順帝選擇此時動甄家。

顯然不是為了問罪的!

他是想要藉著抄家,讓見底的國庫補充些能量。

如此,才好解決被王子騰用邊餉卡著脖子的事!

否則就該按照正常流程,讓刑部受理,蘭臺寺監督。

再經過調查取證,依大魏律執行。

而不是讓龍鱗衛直接動手。

如今,龍鱗衛先一番急速抄家,才將甄家押解回京定罪。

這樣做,其實已經打破了程序正義。

這向來是朝臣們最為反感的方式。

按理說,滿朝文武都該反對。

舊黨已經成為過去,自不必多提。

而新黨以張松越馬首是瞻,也都選擇性的視而不見。

這是因為,內閣對與景順帝這麼做的原因。

早就已經心知肚明。

張松越身為內閣首輔,又是新黨魁首。

這事自然經過他的首肯。

再加上甄家份數外戚,同勳貴一等。

新黨自然不會對此有什麼異議。

全都從善如流,在這件事上選擇了沉默以對。

而新晉勳貴更不用多說,他們還都磨刀霍霍。

都等待著最好時機,隨時準備補刀。

最該出聲的開國一脈,生怕被景順帝關注。

早就已經選擇了蟄伏的策略。

何況,甄家嚴格來說,也確實不算開國一脈。

只是與不少開國勳貴有親罷了。

比如賈府和北靜王府。

但此事乃景順帝親自過問,開國一脈幾番商議,最終還是選擇了觀望。

即使北靜王妃出身甄家,北靜郡王也不想因此違逆景順帝。

若是形勢大好,那他們出面幫幫腔,還是可以的。

若是形勢不對,那便只能選擇坐視不理,以自保為上。

可惜的是,賈政才一出面。

他們都沒來得及附和,就被林如海的新證據轉移了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