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七拐八繞,託付送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史大妹妹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黛玉接到湘雲要來的訊息,難免有些疑惑。
雖然她和湘雲關係尚可,但向來只在榮府和馮家相聚,從未私下有什麼走動。
尤其今日湘雲還是自己過來,並未和榮府姐妹結伴,這就更讓黛玉覺得不解了。
第二日等湘雲一進二門,她就笑盈盈的迎了上去。雙方見禮後,黛玉就笑著道:“今兒個可是什麼黃道吉日,竟讓妹妹想起到我這兒來了?”湘雲也是一臉笑意,反問道:“怎麼,姐姐莫非不歡迎我?”十五六歲的女孩子,感情細膩,關係也時刻處於變化之中。
如果說湘雲和寶釵的關係,是由近到遠,那湘雲和黛玉的關係,就是由遠到近。
一開始的時候,湘雲潛意識中對黛玉是有敵意的。或者說,開始的時候,姐妹們對黛玉的印象都不好。
薛寶釵眼裡的黛玉,是
“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賈探春眼裡的黛玉,是
“使巧話來罵人”就連丫鬟和婆子眼裡的黛玉,也是是
“真真這林姑娘,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又或是
“嘴裡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總之,黛玉在榮府給姐妹們的印象就是嘴上不饒人。
湘雲眼裡的黛玉,也是
“愛耍小性兒,行動愛惱,會轄治人”。無論是說黛玉像戲子,還是說黛玉
“專挑人的不好”,都是她心中的真實態度,肆無忌憚的外顯。其他人不說,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態度,自然是黛玉的到來,把榮府中賈母和寶玉對湘雲的疼愛給分走了大半。
好在,黛玉很快表現出對寶玉的疏離,沒過多久又和馮一博定了親。再後來更是搬出賈府,和她一樣,從客居榮府,變成了常和榮府走動的客人。
至此,湘雲才放下了成見,很少再出言譏諷過黛玉。甚至黛玉偶有拿她說上幾嘴,湘雲也都當面吵幾句,事後並未再記仇。
慢慢的,兩人的關係倒也還算不錯了。對於黛玉來說,這些姐妹中,除了妙玉、寶釵,就數湘雲的關係最好了。
“怎會不歡迎?妹妹大駕光臨,林府蓬蓽生輝。”黛玉聞言,親熱的上前拉住她。
一邊往裡面讓,一邊還道:“姐妹們有陣子沒聚,還怕你們都忘了我呢!”榮府被抄,黛玉和湘雲一樣,在家裡都憋悶的很。
好在還有妙玉這個親姐姐,時不時過來陪她說話,不然真是要悶死個人。
“忘了誰也不敢忘了林姐姐,倒是姐姐知我愛熱鬧,這些日子也不說邀我見面。”潦河坡一路說笑著,就來到林姑姑處。
湘雲落落大方的見了禮,又陪林姑姑說會子話。隨後才被黛玉拉著,帶到了自己的小廳之中。
兩人在廳中聊了一會兒榮府的狀況,談了談的姐妹們在一起的時光。說著說著,黛玉就發現湘雲有些心不在焉,便疑惑道:“妹妹這是怎麼了?今兒個不是因為榮府那邊不便登門,尋了由頭來我這裡散心嗎?怎麼還一點精神也無,莫不是在擔心那邊?”湘雲心中有事,聞言便回過神來,剛想接過話茬,說說衛家的事。
沒等她開口,又聽黛玉勸道:“前陣子我還去過,那邊有太后的面子,只抄了前面府裡,女卷都搬到了大觀園中,並未受到太大波及,想必再有一陣子就能接待外客了。”她以為剛剛說到榮府,引得湘雲擔心,便忙勸了幾句。
湘雲見她誤會,倒也沒解釋,而是順著話茬道:“確實有幾分緣故,榮府如今剛剛被抄,不便接待外客,我雖擔心姐妹們,卻也不好過去打攪。”只要元春還在,榮府早晚能恢復元氣。
可其他家就沒那麼硬的後臺了。想到這,湘雲輕咬下唇,話鋒一轉,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不過除此之外,我來找林姐姐也有些別的事。”黛玉還是第一次見她這番模樣,失笑道:“妹妹向來不拘小節,爽利示人,今日怎麼還忸怩起來了?”湘雲平日在榮府和姐妹們玩鬧起來不管不顧,何曾咬過嘴唇?
“是……衛家的事。”提起衛家,湘雲難免有幾分羞澀,又忙補充道:“就是我二嬸孃的孃家。”黛玉聞言,笑著點頭道:“我知道,是你未來的夫家嘛。”湘雲定親的事,姐妹們都有耳聞。
此時聽她提起衛家,黛玉也只以為事關她的婚事,這次過來想和自己傾訴一下。
畢竟這幾年國喪不斷,兩人應該是同病相憐。面對黛玉的調笑,湘雲也顧不上羞窘,咬牙道:“我此來,是想求姐姐幫忙問問馮大哥,衛家的可還有轉圜餘地。”聽到是想託她找馮一博,黛玉頓時眉頭輕蹙,遲疑道:“這……衛家可是犯了什麼事?”她在都中走動的人家不多,這還是第一次有人託關係託到她這邊來。
這也就是史湘雲。若是不相干的人求到她這裡,以她的性子,早就一口回絕了。
可她在都中就這些姐妹們常在一起,現在又沒外人在,若是問都不問就回絕,難免有些傷人。
何況這事涉及馮一博,黛玉不問清楚自然不敢輕易答應。湘雲露出苦笑輕聲道:“山東兩桉都有些牽扯。”山東兩桉?
一個涉及刺殺皇帝,一個涉及私佔民田。這樣的忙誰敢幫?黛玉為難的看了湘雲一眼,斟酌道:“按理妹妹的事,不論是要錢還是要人,我和馮大哥都不會坐視,但此事涉及朝堂,恐不是我們後宅女子該隨便置喙的了。”
“衛家和逆首牽扯不深,只是知道一點關於山東蓄養馬賊之事,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沒及時上報朝廷,但他們絕對沒參與其中。”衛家有人在山東做官,對於馬賊的事自然有所耳聞。
可衛家在山東行不法之事,侵佔良田無算,生怕引來朝廷的關注。就算隱約知道一些,也不敢聲張。
忠順親王能順利招兵買馬,本與這些人的不作為分不開。真要說和忠順親王勾結造反不至於,但他們確實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