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解決交趾的問題,就繞不開東海郡。

而想要確保東海郡出兵,就繞不開馮一博。

這些年不知多少人嘗試過,想要接觸東海郡王,以期能拓展海外的生意,確保在海上的安全。

就連南安太妃都曾親自出馬,卻也只是見到了黑龍婆。

本來,搭上一個探春之後,南安王府是有機會和東海郡深入合作的。

可惜種子種下還未等到開花結果,交趾就大禍臨頭。

整個南安王府都沒了。

至於其他人,更是連黑龍府的門都進不去,最多是東海郡王手下的黑犬王代為接待。

而這位黑犬王是真的狗。

他只管正常生意,其餘一概不管。

哪怕你送了再多的禮,也是肉包子打狗,從來不辦事。

至於另一位掌管軍隊和治安的勐將軍,除非犯了大事,不然也見不到他。

眾多在海上有生意的人家想到這兩人,就覺得一言難盡……

而東海郡王,他們連面都沒見過,更別說讓東海郡出兵了。

所以,比起劉昭這個只是可能和東海郡有些交集的人來說,馮一博才是最佳人選。

只不過,這是站在大魏的立場上。

而對於開國一脈來說,把劉昭調走才可以藉機在京營之中有所作為。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想獨佔京營已經不可能。

但只要操作得當,架空一個沒有根基的劉昭還是有辦法的。

以開國一脈在京營中多代的京營,哪怕劉昭背後靠馮一博有過一些清洗,留下的人脈也夠他們喝一壺了。

至於馮一博請纓出海,對於他們來說可有可無,卻又無法反駁。

畢竟,所有人都以為真正的幕後大老是曾經上過《謹始十事》的陳勤之!

而馮一博這個小閣老,也不過是新政的支持者罷了。

所以這一次馮一博主動請纓,雖然出乎意料,但滿朝文武卻沒幾個人想要阻止的。

他們或是急於解決南疆之事,或是歸附在馮一博的權勢,或是與己無關坐看形勢。

也只有李守中幾次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麼。

可最後看著徒弟堅定的眼神,又想到小馮燦,最後只選擇輕嘆一聲,沒有出言阻止。

而陳勤之一開始眉頭緊鎖,但思慮再三之後,也覺得這是最快解決交趾問題的辦法,。

最終,也只能跟著嘆了口氣。

於是在馮一博的再三堅持之下,滿朝文武的預設下,元春也只能無奈妥協。

「恩師,其實我……」

這邊一下了朝,才到府中,馮一博就被李守中叫到書房之中。

可他剛一開口,李守中卻直接抬手,打斷道:

「不必說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說完輕輕一嘆,又繼續道:

「一博你無非是怕王子騰那邊也敗了,或者勉強勝了,卻損失慘重,會牽連到我們,而你在南邊有東海郡王幫忙,只要順利奪回交趾,即使北邊敗了也沒人能再說什麼。」

李守中所言,很符合大多數人的猜想。

百官中的明眼人在一開始的驚訝之後,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這樣的聯想。

然而,馮一博主動請纓的原因,的確有這一部分原因。

但說心裡話,佔比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