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群龍無首,吉。”

帶隊回到都中的忠順親王,在城外見到迎接的留守官員後,很快就得知了都中現在的情況。

他心裡不由自主,就冒出了這句出自《易》的爻詞。

本來都中各方勢力,正翹首期盼著陳勤之回來主持大局。

可問題是,陳勤之還在大名府休養!

皇帝已經駕崩,內閣首輔和次輔全都病倒。

本就沒了主心骨的百官,一時竟有些茫然。

這時,他們就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忠順親王。

如今朝中,屬他這個親王的身份最高。

當前最重要的,又是新皇登基和大行皇帝的後事。

這些都涉及宮闈之中,外臣多有不便。

所以都不用忠順親王有什麼表示,就有無數人請他主持大局。

畢竟一路上都是忠順親王帶隊,現在他繼續主持自然也順理成章。

很快,百官就達成共識,由忠順親王帶著大家送大行皇帝進城,並迎新君登極。

來到太極殿外,眾多大臣分立兩旁。

最前面的就是忠順親王,左右兩側分列勳貴文官。

左邊是四王八公、永昌駙馬等依級別排列的勳貴。

右邊則是空頭內閣二人,領六部各尚書、侍郎等文官。

其餘百官也都肅穆而立。

此外還有活著回來的一百多龍禁尉,守護在景順帝的棺槨旁。

回來的各家誥命,都已經各自回府。

只百官衣不解帶的跟著過來,生怕錯過新皇登基的大事。

朝中的文武百官,此時都各自在心中琢磨著新皇登基的影響。

這一次,無疑是四王八公為首的開國一脈,最為樂觀。

原本太上皇一死,景順帝很可能會對付他們。

現在景順帝也死了,新皇就只能是賈妃的兒子。

皇子年幼,自然少不了這些老親的幫襯。

他們大多樂觀的覺得,開國一脈又能延續幾代富貴了。

而朝中的一眾文官,則最為悲觀。

崇信新黨的皇帝死了,首輔和次輔也倒下了。

等新皇登基,內閣肯定就要大洗牌了。

沒了支撐,新黨還會繼續原來的輝煌嗎?

若是張松越和陳勤之還在就好了,好歹能說得上話。

可現在呢?

不少人四下打量,最後目光都匯聚到李守中的身上……

“大行皇帝遇刺,舉國痛惜!但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今日本王就要叩宮請見,請諸位見證!”

忠順親王一臉的哀痛之情,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