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學和心學(第1/6頁)
章節報錯
得知劉正登門,處於賢者時間的馮一博,瞬間就猜到了他此來的目的。闌
除了賠罪,肯定也是對前幾天自己的話有些想法的。
所以他過來見面之前,特地把自己編纂的《物理》教材也帶了過來。
“浩然兄,不瞞你說,這兩年我一直致力於‘格物致知’這四個字,多多少少有了一點心得,正好你們來了,可以幫我斧正一二。”
馮一博見劉正翻《物理》教材,就不再多言。
笑而不語的等著他看完。
劉正滿含期待的翻開馮一博的大作,可越看越是疑惑。
因為裡面的內容和他所想的注經,簡直沒半點關係!闌
這寫的是啥?
和理學有什麼關聯?
劉正看得滿臉問號。
可看著看著,卻又變成了驚歎號。
只見裡面寫的是,水的三態、聲的傳播、光的折射和反射、浮力和重力、兩個鐵球一起落下、定滑輪和動滑輪等等。
這些既新奇又陌生的知識,讓他感覺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最主要的是,他還注意到了裡面的研究方法。闌
怎麼說呢?
與其他人的理學研究,只從聖人之言引申而辯不同。
這本書,除了書名和格物致知有關。
其餘的東西似乎是另一個體系的。
尤其是這個研究方法,劉正簡直聞所未聞。
每一篇都是先提出命題,做出猜想,然後用實驗進行驗證。
最後,再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闌
整個過程深入淺出,又嚴謹到可怕。
原本覺得這和理學沒什麼關係,可在明白了這個方法好處後。
劉正的心中就有個念頭冒了出來。
難道,這才是格物致知?
他有些複雜的看向馮一博,嚥了咽口水,問道:
“一博,你這格物致知的方式,可是出自墨家?”
楊明新早就好奇的不行,聞言忙將書冊奪了過去,在一旁看了起來。闌
馮一博聞言微微有些驚訝,不過很快就笑道:
“方法上有所借鑑,但核心絕對是理學的格物。”
墨家的學說,在百家爭鳴之中顯赫一時。
孟子曾言: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
可惜的是,孟子也曾批評這兩家說: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很顯然,兩家和儒家都不相容。闌
從漢朝時獨尊儒術,兩家就都沒落了。
除了墨家的遊俠風氣還有流傳,真正的墨者已經屈指可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