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濟仁出海,子騰回京【繼續加!】(第1/5頁)
章節報錯
到底是做過太醫的,王濟仁沒有被馮一博輕易繞進去。
或者說,他幾乎被繞進去了。
但也只一瞬,就清醒了。
馮一博吐出“東海郡”這三個字,王濟仁頓時皺眉。
看來,這一萬兩匯票,果然不好拿啊!
馮一博見他神色,就知道自己的忽悠失敗了。
不過他並不氣餒,而是直接道:
“想來供奉也知道,我和東海郡王相交莫逆。”
東海郡獻土歸附之事,都中無人不知。
王濟仁那時還在太醫院,自然也聽過此事。
“他曾多次來信和我訴苦,說想在流求建一座東海醫學院,培養大量的醫者,讓東海郡的百姓,在生病的時候,有醫可看,有藥可吃。”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樣的想法,讓王濟仁有些動容。
這個年代,正經學醫並不容易。
一般主要有三個途徑。
醫館學徒,家傳,自學。
學徒要從打雜開始做起。
只管吃住,沒有工資。
差不多,就是兒徒。
等到能獨當一面,至少十幾年的時間。
家傳自不必說,就是王濟仁這種。
沒有血緣不會輕傳。
而自學的門檻,就更高了。
能看懂醫書的,至少也要識字。
想要自學,還需讀通一些經典。
畢竟這個時代的醫書,多少都摻雜了點哲學成分在內。
一般都是落第舉人,或是候缺的進士。
才能當做業餘愛好發展。
就如馮紫英給賈府推薦的張友士,就是如此。
當然,有些和尚、道士也會研究醫理,處於三者之間。
總之,醫者的數量一直很有限。
一般來說,真正學醫的。
一個縣能有兩三個都算不錯了。
而那些遊方郎中,或者村醫。
大多是有幾個秘方,就敢包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