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可沒有幾個傻子。

三人接連發言之後,可以說高下立判。

鄒一鳴看似憂國憂民。

但他只提問題,卻沒有解決方案。

等於是在給朝廷找麻煩。

劉新鎖看似調查詳實。

實則生怕公派海外,一直推諉不斷。

唯有馮一博,怎麼看也是一心為國。

可能有人會覺得他有立功之心,但再想想,又有幾人敢以身犯險,如此勇於任事?

劉新鎖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事本該是他的,但聽馮一博主動請纓,他只在旁羞愧難安,卻依舊一言不發。

他好不容易推開差事,這時出聲只能混個副史,實在不太合算。

鄒一鳴的臉色更不好看。

因為風頭都被搶走,可他又不能再說什麼。

有了馮一博出使海外的提議,那不管這個黑龍王有沒有野心,都與他無關了。

而和劉新鎖一樣,這個出海的差事,他可不想沾。

張松越此時則想到月前,劉正說馮淵“一心為國”的話。

不由朝劉正看了一眼,果如見他身體都挺的更直了。

似在為沒看錯人而自豪。

即使張松越閱人無數,此時也不免心生感慨。

這樣有股子衝勁的年輕人,滿朝也就只這兩個了!

好在他撈了一個,倒是讓人欣慰。

倭患雖然還有,但早已不成氣候。

這一年過去,景順帝對馮淵都快忘了。

由此也可見,王子騰的老辣。

戰報不斷的刷著存在感,才是他地位的來源。

景順帝此時聽到馮一博大義凜然的話,頓時記起他曾經南下剿倭的事。

知他是個能做事的,不由誇讚了一句。

“愛卿果然勇於任事!”

景順帝嘴上誇讚,心中卻有些猶豫。

他飛快的看向張松越,卻見對方正往殿中看著。

聽到他的聲音,才回過頭來。

張松越只猶豫片刻,就對景順帝微微點頭。

景順帝明白他的意思,自己又沉吟了一下,才和宮人說了幾句。

宮人頻頻點頭,又急急走到張松越身邊,在他耳邊小聲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