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裡把水分為三等。

即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也就是說,礦泉水最好,其次是活水。

最差也是靜置沉澱過的水。

但正如“士農工商”這種先秦時期的觀念。

現在只用來代指天下之民,而非衡量階級的準繩。

寫於唐朝的《茶經》,也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只被奉為茶道奠基之作。

卻非盲目崇拜其中的內容。

黛玉雖不精此道,卻也聽聞過。

此時大魏盛行的水,是無根之水。

講究之人,都會蠲雨露霜雪。

封存待用,以備將來。

因此聽到妙玉的問題,黛玉便笑著猜道:

“莫不是姐姐舊年蠲的雨水?”

黛玉也是隨口一說,選的也是江南最容易存的雨水。

沒想到這話一出,妙玉卻冷笑起來。

“呵!不想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

這話把黛玉說的一愣。

她以為妙玉把自己叫來,又親自以茶招待。

不說是感謝,起碼也在示好。

沒想到,聊不到兩句。

竟發作起來?

雖覺有愧於妙玉,但以黛玉的性子,自也不會輕易低頭。

當然,她不會因為一句指摘就翻臉,但問還是要問問的。

只見黛玉秀眉輕蹙,抬眼問道:

“姐姐這話從何處來?”

“連水也嘗不出來,還不是大俗人?”

雖妙玉臉上不屑,可黛玉卻聽出一點怒其不爭的味道。

果然,沒等黛玉說話,又聽她沒好氣的繼續道:

“舊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清淳?如何吃得?”

她看著面前的綠玉斗,輕輕捧起在鼻下一過。

又看著黛玉,輕嘆道:

“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

梅花雪。

只是聽著,就感其清幽雋永。

黛玉想象一下,心下竟有些慚愧。

怪不得她說自己是個大俗人!

原來是在責怪自己品味不出,浪費了她一番好意。

不過雖有些微慚愧,黛玉也不會因此就朝她低頭。

又不是自己求著她給自己泡的茶,嘗不出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