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笑話(第1/3頁)
章節報錯
被問者第一反應不是回答,而是立即回頭看向趙明枝。
不僅他一人,左近幾乎所有人都跟著看來。
那傳令者循著眾人方向轉頭,見得趙明枝形容,面上登時一驚,也來不及走近便滾下馬背,匆匆膝行向前幾步,方才叩首,一面口呼“殿下”,一面又行大禮。
原來此人乃是隨天子南下蔡州的內廷黃門,十分曉得這位公主不同尋常,更知當今聖上對長姐極為倚重,此刻見得趙明枝如此金枝玉葉,戰況激烈之時,竟是還敢親身立於城門之後,實在意料之外。
他因害怕行錯說錯,索性把禮節做到極致,唯恐留下不好印象。
趙明枝卻沒有功夫去想那許多,當即上前幾步,急聲詢問道:“陛下何時來的?誰人護衛?楊中丞何在?幾位樞密何在?”
又問道:“除卻此處城門,其餘地方可有援兵?”
那人頭也不敢稍抬,只匍匐道:“好叫殿下知曉,陛下日前便做動身,楊中丞隨駕北上,另有禁衛隊、西軍護衛左右,其餘大臣、隨行還在半路,但也一般隨駕回京……”
又道:“調兵之事,下官著實不知。”
他雖是有問有答,話卻說得含糊得很。
聽說趙弘果然來了,趙明枝且驚且慌且喜。
大庭廣眾之下,她不好細問,安撫幾句之後,著人領了傳令官去尋守將並京都府衙。
而隨著這一行人進城,一城上下再無半分懷疑,雖是傷亡慘重,能有傳令官越過狄兵來到城門下,已經說明陣中形勢於晉軍大好,可得知天子北歸回京,那慘痛之下,又難免生出幾分希冀來。
果然,戰場之上再無絲毫反覆,狄人來得快,在此處圍困多日,一朝勢敗,潰退得更快。
趙明枝不在城頭之上,自然看不清遠處場景,只曉得喊殺聲中,御輦越發向城門處行來,而狄兵的“乞”字將旗再未升起。
她不願離開,索性親自出城幫著一同收拾城外戰場。
當今公主這般行事,自是看在城門無數軍民眼中。
打到此時,滿城已經近乎家家上陣,因曉得此處城門有天子駕,又聞得狄兵退去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已是人人往此處匯聚。
有禁軍同護城軍攔守,眾人不能聚集城門,於是或尋高處,或挨著近處,更有機靈的早早盤算路徑,先行去往城門向大內必經之道,挑那視線最好位置站著。
想到一齊的聰明人自然不止一個,於是梁門大街至州西瓦子沿途很快聚滿了攢動人群,只是老幼多,青壯少,連健壯些的婦人也不多見。
人群之中氣氛稱不上熱烈,但又有些微妙的激動。
眾人雖說一向不覺得那位小皇帝能力挽狂瀾,但見今日狄兵竟然果真退去,只覺未必沒有幾分龍脈底蘊在其中,又想起前頭趙明枝日日出城耕耘之事,總覺得有姐如此,天子同父同母,同根同種,再如何也不至於肖似先帝。
今日之事,倒叫人忍不住生出妄想來:說不定給他瞎貓撞上死耗子,得一條生路。
春夏之交,天氣正是不冷不熱,有人甚至還搬了小几子凳子在一旁坐著,一面曬太陽,一面說起了閒話,等著御駕進城。
由京都府衙上下至於大內一片忙亂不提,足足又過了小半日時間,趁著天色尚亮,城門處擺開無數陣仗,更有呂賢章等人急忙換裝前來。
雖是極為倉促,如此時候,禮更不能廢,於是趙明枝自領大內黃門、宮人,呂賢章領著城中剩餘文武官員出城相迎。
方才出城,趙明枝坐在馬車當中,只聞得那硝煙味、血腥味、沙泥味,混著難以言喻臭味透窗而來。
她探身去看,近處已經收拾得七七八八,但稍一遠望,就能看到堆積成山屍首,另有無數碎石、爛矢、輜重等等置於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