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一路向北(第1/3頁)
章節報錯
【少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不信人間有別離。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們已經和很多人,見完了最後一面。】
落日沉溺於橘色的海,晚風淪陷於赤誠的愛。我有我的詩和遠方,而你,也有你的懶和囂張。
離別江南,我們三人一路向北,踏上了新的旅程。
為了避免車馬勞頓,我們是一路走走停停停停。
我像是一個雲遊四海的和尚,只是我不用走路,我駕著馬車,車裡還載著一大一小兩個妮子。
我大概...是個不正經的和尚。
阿彌陀佛~
佛祖應該是不會怪罪我的。
下山第二年的第九個月,陽春三月。
我們來到了淮南。
對於林落落來說,這是個對萬事萬物都保持好奇心的年紀,與其讓她閉門讀萬卷書,還不如帶她親行萬里路。
來到淮南,帶林落落去感受壽春楚文化帶來的風土氣息,看看當地出名的銅冶鑄工藝、紡織和刺繡工藝,欣賞古人的哲學、詩歌和散文、美術音樂舞蹈等。
驚歎著花鼓燈的活靈活現,它是以舞蹈為主要構成部分的綜合性藝術,有舞、有歌、有鑼鼓等打擊樂演奏、有情節簡單的小戲。
我們聽著推劇,吃著八公山名貫古今的豆腐宴,嘗著軟、脆、焦、酥的上窯粗條饊子,對香醇爽口的夏集面圓讚不絕口。
說回來,淮南八公山豆腐真是一絕。
其晶寶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無黃漿水味,託也不散碎,名貫古今。更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還能夠託於手中晃動而不散塌,擲於湯中久煮而不沉碎。主要是,好吃,花樣百出,幾百種稀奇古怪的做法,真是滿足了我們對旅行的所有要求。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我和雲朵兒帶著林落落遊山玩水,吃遍特色美食,看盡人間百態。
既然來了淮南,那就買了一套《淮南子》送給林落落。此書內篇論道,中篇養生,外篇雜說。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
不知道林落落學到了多少,反正這一路我是吃喝玩樂很過癮,善哉善哉~
下山第二年的第十個月,初夏四月。
我們來到了淮北。
林落落好奇問道:“師父,為什麼一個地方叫做淮北,一個地方叫做淮南?是因為淮河嗎?”
我點點頭:“落落,你這樣理解也是對的。”
林落落繼續問著:“那為什麼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呀?”
我說著:“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其實就是環境變了,它的性質也變了。通俗來說,水土不同,養育的事物自然也會有不同。”
淮北,北接蕭縣,南臨亳州,東與宿州毗鄰,西連商丘。
我們一路聽著高昂、粗獷、奔放、感染力強,極具地區特色的淮北梆子戲。也熱衷旋律優美,板式繁麗的淮北琴書,曲牌《八大板》曲調鮮明,高低起伏,變化無窮,讓我是印象深刻。
在淮北,林落落當屬最開心的了。
遇見了她極為喜愛的糖人。
不論是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林落落都愛不釋手,玩過之後,雖不忍心,最後還是全部吃掉,然後下次遇見,重新買過。
而我,則是和雲朵兒夜夜都要來一罈口子窖。
這酒那可是窖香濃厚,入口綿,回味甜,酒色晶瑩剔透,純淨柔潤,入口似幽蘭入喉,唇齒留香。臨走都還不忘買多幾壇帶在車上。
其間,我們還去了一趟宋疃青龍寺。
位於青龍山南麓,依山而建,座北朝南。遙看青龍寺,雨霧繚繞如龍騰空吞雲吐霧,虎山狀似勐虎,虎視眈眈躍躍欲試,天然形成龍騰虎躍之勢。整個寺院以大雄寶殿為軸線呈階梯式,結構嚴謹,錯落有序,高低對稱,搭配得體,讓人歎為觀止,素有“佛教聖地、人間仙境”之美譽。
大寺就是戒律嚴謹,底蘊深厚,可惜,不讓喝酒吃肉。
我去到和他們辯經,俗稱大吵一架,直到天黑,嘴皮子功夫我自認為略勝半分,方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下山第二年的第十二個月,季夏六月。
我們來到了彭城徐州。
“楚韻漢風、南秀北雄”,徐州歷史上便為華夏九州之一,彭祖文化給這座古城留下了太多底蘊。自古便是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千百年來,無數風流人物,群星薈萃,實在難以盡述。
我們在徐州待了很久,逛遍了各種文化遺址,獅子山楚王陵、龜山漢墓、戲馬臺、泗水亭、霸王樓、歌風臺、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羊鬼山展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