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害南召縣長的「黑心狼」周加禮賊匪終於在小強旅手中滅亡了。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兄弟除了有著令人髮指的殘暴,竟然還是鼓吹眾生平等的聞香教徒。

在幾個投降的聞香教徒的帶領下,龍十三他們終於發現了周加禮的幾處巢穴,都建在大山深處,人跡罕至之所,有的竟然還是元末明初時期當地人躲避戰亂的絕壁巖洞。

在那裡,不但還有其餘的聞香教徒,被裹挾而來的山民,以及大量的肉票,更有周加禮作為聞香教豫西分舵舵主按照他自己的想象設立的「阿鼻」地獄。

那裡有煉人、鋸人、剝皮抽筋、點天燈、人彘等專門折磨、處決不聽話教徒的地方,周加禮很有頭腦,在處決人犯時故意將「地獄」佈置的陰暗悲慘,並讓一些親信教徒藏在暗處發出令人恐怖不安的聲音。

當然了,控制教徒的家眷也是其方法之一,再加上其掌握了一種古老的讀心術,以及「阿鼻」地獄的加持,竟然讓信眾完全相信了他。

若不是有幾個信徒剛剛加入不久,對於周加禮的手段還體驗不深,估計龍十三就算祭出震天雷這個大殺招也會無濟於事。

龍十三將所有的俘虜,包括周加弟在內全部帶到了南召縣城。

在城裡城隍廟面前的廣場上,龍十三將周加禮的那些刑具全部擺在戲臺上,然後對周加禮施行了剝皮抽筋之術,對其餘兄弟各施行了腰鋸、人彘、凌遲、油鍋之刑。

對於周加禮的親信,他也沒有放過,全部一一釘死在戲臺上新設的大十字架上。

然後將其餘的俘虜、鄉民全部施放,不但如此,還為其在縣城附近分配了田地、耕牛、糧種、房舍、農具等。

周加禮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南陽府,連左近的汝州府、河南府也有耳聞,都說天地間有桿秤,而百姓就是秤砣,他們絕大多數不識字,也很少外出,沒有多少見識,但誰好誰壞還是分得清的。

而周加禮自從在崇禎元年出現後,官府花時間都沒有剿滅,還越剿越大,非但如此,還將南召縣、內鄉縣、西峽縣靠近大山的鄉民禍害一空,眼下卻被小強旅朝夕而定,人家心裡自然有判斷。

此時的大明,自然還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從成化年間開始,一系列損傷國體的事情便接二連三發生了。

荊襄流民的暴亂,萬曆間的三大徵,天啟末年的西南奢安之亂,陝北流民大起義,崇禎年間建州女真避開山海關從薊北破邊牆而入,飽掠而歸。

加上聞香教、東江鎮餘部在山東的叛亂,以及為了剿滅流賊、建州女真而加徵的練餉、遼餉,都像不斷載入駱駝身上的稻草越積越多。

大明,這頭駱駝實際上已經不堪重負,只等最後一根稻草的來臨。

回到眼下,在東邊,宣大總督盧象升帶著大軍正在對以高迎祥、羅汝才為主的流賊進行圍剿,由於盧象升的麾下騎兵較多,且戰力強悍,高、羅等不得已只得避入大別山區。

而傅宗龍率領的以前在山西圍剿小強旅的人馬也在開封府圍剿紫金梁、不沾泥等。

無論是盧象升,還是傅宗龍,抑或高迎祥、王自用,他們顯然不會將所經之處的普通百姓放在心上,於是,大量的百姓從開封府逃到了汝州府,也從大別山區逃到了汝寧府。

得知南陽府的事情後,這些災民便繼續向西逃,大量逃到了南陽府!

對於盧象升、傅宗龍來說,他們巴不得如此,因為這樣一來,素有愛民之名的小強旅的壓力就巨大無比。

不過,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見到大量災民在其他流賊、官軍的驅趕下來到南陽府後,龍十三並未拒絕他們,而是儘量安置在各地種地、做工

當然了,對於災民中的少年,龍十三自然一股腦揀拔到了軍中、作坊裡,又從中招募人,全部撥入軍營。

由於之前龍十三便在汝州府的礦業城等招募了三千少年,又在南陽府新募人,如此一來,他的麾下就有了兩萬多人馬了。

於是,再稱呼「小強旅」就不大合適了,完成剿滅周加禮部的任務後,回到南陽府城後,龍十三便將自己的部隊改成「小強師」,下轄兩個旅。

新募的部隊全部放在南陽府城附近訓練,如此數量的部隊,一個方圓才八里的南陽府城是載不下的,於是,龍十三將白河對岸的棗林鎮升級為一個大軍堡,將其擴建為一個方圓四里的軍堡。

有了棗林堡的存在,南陽府城實際上成了「雙城」,防禦能力又增強了。

回到府城後不久,龍十三終於得到了一個新的訊息。

訊息是一個原本在文殊寺裡避難為僧,周加禮部覆滅後又還俗的鄉民帶來的。

那人是一個貧困書生,複姓叫,二十多歲,原本是南召縣城縣學的廩生,周加禮在南召縣城附近肆虐時逃到文殊寺避難。

他雖然逃掉了,但其在鄉下的家眷卻被周加禮禍害了,故此,當得知小強旅將周加禮完全剿滅時,他是第一個主動投奔龍十三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