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這點人馬穩住當前形勢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一旦盧象升、傅宗龍的大軍前來,加上極有可能部分義軍會從南陽府透過,勢必會起衝突,於是,在未來一年裡,這點人馬肯定不夠」

「故此,大當家決定,開始在南陽府募兵,新募騎,長槍,炮,加上已經在礦徒中招募的三千準備全部編入火銃兵的少年,新募總數為九千人」

「這些人招募完畢後全部安置在南陽府城,由第一旅親自訓練,訓練期限為三個月,屆時,會適當在給各部分配一些長槍兵、火銃兵」

「一旦有大的戰事,各地初留下少量騎兵用於往來聯絡,其餘騎兵全部集中在南陽府城,屆時會在府城附近形成一支總數在一人左右的機動力量」

「這股機動力量便是將來粉碎敵人再次圍剿的主要力量,各地的步軍力量則以防禦為主」

「船隻建造完畢後,兩支艦隊會配備總共千人的水師,在新野縣到樊城之間操練完畢後劃歸樊城所有,由三當家李佔春統一指揮,其主要任務是擊敗對面襄陽水師遊擊的人馬,劫奪其船隻、水手」

「然後控制住從左旗營到襄陽府宜城縣之間漢水航道,在未來一年將水師人馬的規模擴充套件到三千人,也就是眼前規劃的三倍規模」

「南陽府除去上述諸縣,還有鄧州、新野、唐縣、南召縣、裕州縣,加上在上述諸縣的當地農戶,根據繳獲的南陽府的賬冊,計有農戶約莫十萬,丁萬左右」

「當然了,其中只有一成有自己的田地,餘者都是唐王府、潞王府的佃戶,許其繼續耕種以前的田地,收穫按照總數的兩成上繳,作為稅賦」

「這麼算起來也有百萬石之多」

「眼下需要我部供養糧食、薪餉的老營人員約,每年需要薪萬兩,我等從山西帶來了約莫三十萬兩,在南陽府各地的繳獲大致也是此數,故此,薪餉只能滿足一年之需......」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龍十三。

龍十三說道:「一年之後再說,我等俘獲了包括唐王在內的大批官員,讓河南布政使司、鄖陽巡撫衙門、襄陽府派人來贖,總能收穫個一二十萬兩」

「西峽縣、淅川縣本就是南陽府最大的藥材集散基地,我部接手之後繼續與此地最大的商人王黑子做生意,對了,贖買人口的事情也由此人出面聯絡,以我估計,朝廷、官府是拿不出這些錢財的」

「最終還是要著落到大商戶身上,據說這王黑子的身價不亞於山西范家,十萬兩總掏得出吧,朝廷無非是將安邑縣鹽池的鹽引多批給他一些罷了,並不會損失什麼」

「記住,我等只要在未來的一年堅持住,那一切都好說,銀錢、糧食、物資都會滾滾而來,若是堅持不住,那就另說」

「內鄉縣、鎮平縣、新野縣的工坊要儘快完成,眼下從內鄉縣出發,可以將木材、鐵料、鉛料方便地透過水路運到新野縣、南陽府城,建成後要儘快完成火銃、火炮以及其它兵器的製作」

「拿下南陽府城後,我等繳獲了大約一千多杆火銃以及一些虎蹲炮、軍服,但還缺兩千杆左右,震天雷、炸藥包也需要大量火藥,各類作坊要趕緊跟上」

「繼續在南陽府城設定被服作坊,安排兩千名女子進入其中勞作,主要趕製軍服、軍靴、布面甲、棉甲等物,皮匠、銅匠也適當撥一部分進入」

「直轄縣的縣令到任後,立即著手督促老營農戶開始春耕準備,其餘諸縣縣令也要督促本地農戶的春耕,同時宣講我部的政令,對了,在此之前,將一部分糧食、物資分給他們」

「大當家,需要重新頒發田契嗎?」

龍十三沉吟半晌,說道:「也罷,既然要正大光明入主該地,一切還是按照規矩來,重新

制訂、頒發吧,然後將耕牛、耕具等儘量平均分給他們」

「加上新的田契,若是由官軍、其他義軍前來襲擾,彼等想必會主動與我等一起全力捍衛這得來不易的局面吧」

「這一切,必須在春耕之前完成!南陽府有完整的黃冊和魚鱗冊,還有大量留下來的小吏,應該問題不大......」

李信說道:「這些人都是經年老吏,一個個滑不溜秋,就怕與我等皮裡陽秋」

「不怕,我等也不是吃素的,薛之恆、尚子義等不是在山西與那些小吏交過手嘛,各處小吏差不多,用同樣的法子對付就是了,若是真有虛與委蛇者,殺無赦!沒其丁口、家產!」

「是」

龍十三看看諸人,繼續說道:「諸位,既然佔了這麼大的地盤,再用以前的法子來管轄是不成了,故此,我決定」

「成立南陽府府衙,由本人兼任知府,李信兼任同知,龍小石兼任僉事,李信兼領鐵礦、鉛礦、硝洞以及相應工坊諸務,龍小石兼領船坊、被服作坊、商貿諸務」..

「既然佔了這麼大的地方,麾下人口也有幾十萬,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行事了,故此,由李信參閱大明會典制訂出適合我部的法典一部,記住,要刪繁就簡,在新法典出臺之前依舊沿用大明會典」

「由龍小石統領我部偵騎細作事宜,從親衛隊撥出一百人參與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