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破解之法?」,龍十三問道。

只見莊子固低著頭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龍十三笑道:「我倒是有些辦法」

「哦?」

「依照子固所說,這建奴是既勇猛又有紀律,能死戰不退,加上步騎兩宜,實在難以擊敗,不過只要是人,就有弱點」

「建奴的旗丁能夠在的年紀就獨自山上獵獲大型猛獸,除了勇氣、膽魄,更多的還是武藝,面對這些身體能力遠高於人類的猛獸,光憑著勇氣和氣力顯然是做不到的」

「只有武藝和技巧才,再加上兵器才是取勝之道」

「勇猛和紀律,我等漢人也可以訓練出來,但就算訓練出來了,面對著個個都有武藝傍身的旗丁依舊不是對手」

「於是只有戰陣,又按照子固的說法,建奴由於長期與明軍廝混在一起,已經學會了明軍的各種戰陣,加上彼等集體出獵時自己悟出來的戰陣,這戰陣實際上已經不亞於漢人了」

說到這裡,龍十三突然想到一件事。

「如果戚繼光生在當下,面對著結合了草原部族、漁獵部族以及倭奴武藝、悍勇的加強版建奴,恐怕也會一籌莫展了吧,何況當努爾哈赤拿下遼陽、瀋陽之後,漢人的火器也為其所有,鴛鴦陣也會無可奈何」

於是繼續說道:「只有創造出新陣,一個既能防禦騎兵,又能抵擋建奴優勢步軍的新陣才能抵擋一二,再將適當的火器安置在合適的地方,那就會多出幾分勝算」

莊子固說道:「邸報裡有說大當家有一種新陣是將長槍兵與火銃兵結合起來,對付我軍頗有成效,難道說的就是此陣?」

龍十三點點頭,「只不過是一個初始罷了,我這大陣剛剛創立不到半年,士卒們也都是新兵,若是再給我一兩年,再結合新式騎兵,必將無敵於天下!」

「新式騎兵?」,莊子固問道,「就是那種不理會騎兵,一味向戰馬招呼的戰法?」

龍十三也冷笑道:「難道你與我對戰時沒見到我部的騎兵拋射相比他人更為精準?還有,步有拋射,十部左右有標槍,抵近後可殺馬,亦可刺殺騎兵,難道這不是創新?」

其實,在龍十三心目中,若是能將燧發短銃開發出來,再結合拋射、標槍,那將真正無敵於天下!

可惜的是,他一直沒有一個安穩的地方讓其從容研發,雖然在靈石縣城呆了很久,但精力放在了打製火繩槍、甲冑、冷兵器上,沒有餘力來研製燧發槍。

後世看穿越,動輒「燧發槍一出,則天下底定」,現在看來著實好笑,燧發槍自然比火繩槍便捷,因為它至少少了火繩、火鐮、火絨等物,但由於彈簧鋼的強度問題,龍頭夾著的燧石擊打引藥池有相當的機率不能引燃引藥。

而火繩槍雖然繁瑣,但只要天氣作美,夾著正在燃燒的火繩的龍頭落到引藥池後,引燃引藥的機率是百分之百!

但燧發短銃就不同了,就算其只有七成的擊發率,由於是在近距離射出的,其命中率顯然是要好於標槍的,而且對方無法阻擋。

拋射+標槍+燧發短銃+前期殺馬,才是對付建奴騎兵的不二法寶。

至於建奴步軍,西班牙大方陣+火炮同樣是不二法寶。

任何其它的戰陣對於他們來說都不足為慮。

建州女真,是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支強大的部隊,這可以從其在對付已經大量裝備了火器的準噶爾人、哈薩克人中屢戰屢勝中就可以看出。

(大清滅族了準噶爾人,滅國了哈薩克人,又讓明軍一籌莫展的葉爾羌汗國成為中國的一個正式行省,還開創性地設定了金瓶掣籤冊立西藏活佛的制度,將其正式納入中央管轄,就憑這一

點,就能與漢唐媲美)

要知道,準噶爾人、哈薩克人的騎戰並不亞於女真人

當然了,這只是他的初步設想,但就是這個設想卻讓遼東出身的莊子固沉思起來。

半晌,莊子固問道:「大當家,像你這樣年輕俊傑,何苦做......,不若接受朝廷招安,以你的能耐,當一個總兵也成,然後去遼東與建奴打仗,既能建功立業,又能揚威塞外,何樂而不為?」

龍十三搖搖頭,「我是流賊,自然能按照我的想法募兵、練兵、打仗,若是成了明軍的總兵,糧餉操控在文官之手,時不時給你下絆子,穿小鞋,糧餉又不能保證足額、及時發到官兵手裡」

「再好的設想、手段也是無用」

「你也知道,以前李成梁在遼東時,整個遼東實際上就是他以及他手下軍將的封地,而眼下的遼東,何嘗不是祖大壽、吳襄的封地?!」

「再說山西、河南兩地,八成的土地都不在百姓手裡,而是在藩王、士紳、富商手裡,稍有天災人禍,便是哀鴻遍野,朝廷的賑災銀子,一百萬兩,從戶部大庫運出,抵達災區,能有十萬兩到災民手裡就不錯了」

「百姓,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誰稀罕造反?前不久陝北的各路義軍大多接受了招安,可惜朝廷分發的賑災銀子、糧種、耕牛根本就到不了義軍手裡,彼等沒有辦法,只得繼續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