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尤世祿、賀人龍、左良玉三部對佔據岳陽縣城的老回回、革裡眼、活地草、鄉里人四部幾萬人馬展開瘋狂的進攻時,龍十三也沒有閒著。

送走賀錦、馬超之後,他繼續與李信、龍小石、李佔春議事。

「眼下我等能控制,或者願意跟著我等一起行動的民戶有多少?」

李信答道:「大當家,這裡面分成幾部分」

「這第一部分是義軍及其家屬,眼下我部正規軍有七千一百人,其中一半擁有家屬,每家平均在三人左右,這便是一萬二千餘人」

「各類礦工、匠戶合計近兩千戶,總數近萬人」

「跟著我等的民戶約戶,總計一人左右」

「義軍家屬都在靈石縣城附近種地,礦工、工匠也都分到了各處礦點、冶場做工,女眷也成立了工坊,專門製作那紙殼彈、棉甲、軍服等」

「以上總計三萬七千人,這是肯定會跟著我軍一起行動的」

「再就是兩地的貧戶,包括農戶、匠戶、奴戶,是的,靈石縣城、霍州城都是較為富庶之地,豪紳巨賈較多,有些貧戶光靠種地或做工不能養活一家子,乾脆將兒女全部送到大戶人家當奴僕」

「我軍入主後,既開倉放糧,又給所有的匠戶補發了近三年所欠的工食銀子,我軍肯定不會在這兩地長待,故此又將所有的黃冊、魚鱗冊全數銷燬了」

「於是,在下估計,一旦我軍再次出發,這些貧戶大多數會跟著我等走,其中靈石縣城以前是大明的上縣,實際上只有四千餘戶,約莫一人」

「霍州我等也就佔據了州城,也有四千戶左右,不過這裡的丁口較多,約莫兩萬人」

「霍州的匠戶、奴戶加起來也有一戶,七千丁口左右」

「於是,這兩地加起來就是兩萬兩千餘人」

「加上我等嫡系人員,加起來接近六萬人」

「六萬人,按照一人一日需要一斤糧計算,一日便是六萬斤、六百石糧食,一年就是二十四萬石;需要我部支付薪餉的正規兵、匠人加起來約莫萬人,平均一月一兩銀子,一個月就是一萬兩,一年則是十二萬兩」

「一旦行動起來,除去正規兵,還可抽調青壯一萬人」

「我等在收繳了介休縣范家、靈石縣王家、霍州的黃家以及其它大戶人家的財物、糧食以及其它其他物資後,截止到眼下,還要存糧近二十萬石,可以滿足眼下人員大半年之需」

「秋收之後,估計還能多收幾萬石,加起來能滿足我等一年所需」

「還有存銀萬兩,總斤,這方面的開銷倒是無虞」

「已經在靈石縣城、霍州州城徵集大車上萬輛,以及同等數目的牲口,每輛大車可裝載一斤物資,也就是」

「全部加起來就是石,每輛大車可以裝載十石糧食以及銀兩等其它物資,在下計算過了,若是年底出發的話,正好可以將糧食、銀兩、物資全數裝走」

「按照大當家的吩咐,在軍中也配備了大車一千兩,由一千準青壯加上一千長槍兵押運,主要裝運甲冑、彈藥、軍械、帳篷等軍用物資,還要裝載用來餵食戰馬的草料和豆料」

龍十三點點頭,李信果然是經過商的秀才,雖然接受老營才個把月,不過這頭腦比起龍小石來只好不差。qδ.o

「軍械呢?」

「大當家,由於我軍前前後後俘虜了大量的官軍,加上此時朝廷已經將部分甲冑分給商戶製作,而交口堡、吳城、介休縣、靈石縣、霍州又是工礦業發達的重鎮,我等繳獲了大量的甲冑」

「具體來說,兩千騎兵擁有兩千二百匹戰馬,兩千套冬夏戰袍,兩千套鐵甲,其中棉甲佔據一半」

「四千長槍兵,按照大當家的想法,位居最前的有鐵甲就行了,具體數目是一千人,他們已經有了與騎兵一模一樣的裝備,剩餘三千人中,約莫一千人有皮甲,餘者無甲」

「火銃兵、炮兵均無甲」

「至於弓箭、刀槍、標槍、彈藥、震天雷等,都有相當的備份,火藥是按照每三個月重新曬制一次來準備的,也就是說,我部在出發前三個月會裝上新曬制的火藥,而這些火藥也就能用三個月,震天雷、炮彈也是如此」

「還有」,李信頓了一下,「大當家,如果在下猜得不錯的話,您是想趁著冬季黃河結冰之際去往河南吧,如果是那樣,我等就必須在秋收之後趕緊南下,在平陽府最南端有一個安邑縣,還有一個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