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光坐困愁城死練是不行的。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龍十三將自己從交口堡帶過來的匠人加強到靈石縣那些匠戶中,除了煉製火藥、打製火銃沒有停止,剩下的匠人將精力全部投入到製作震天雷的事務上來。

是的,此時的震天雷重約五斤,傻大肥粗,要的就是粗製濫造,裡面的火藥混合著石子、鐵子,外面那一層鐵殼是用最差的鐵料鑄成的,靈石縣盛產煤炭,這種鐵料就是煤炭冶煉鐵礦石得來的。

在沒有對鐵水進行二次滲碳的情形下,這種鐵料鑄成的鐵片仔細一瞅,表面都是蜂窩狀,很容易炸裂。

當然了,以黑火藥的威力,要的就是他容易炸裂,爆炸後形成的碎片越多越好。

再就是虎蹲炮,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後,龍十三已經試驗出了一門五十斤重的虎蹲炮最佳的用藥量,而在明軍使用時,由於害怕虎蹲炮炸膛,會盡量放入較少的用藥量。

此時的大明,還處於現代科技的邊緣,黎明前的黑暗,此前幾千年中國人在匠藝上以經驗居多,科學的總結較少,否則也不會讓葡萄牙人為他們鑄炮。

而此時的西班牙大方陣想要熟練運用,軍官若是不懂得現代數學的話,那將是一個笑話,因為你的軍隊到了野外,遇到的地理條件千奇百怪,驟遇敵人時,你必須馬上對你的大方陣的邊長、排數做出儘快的決定。

此時,大方陣的指揮官可以用開平方根的方法大致算出每一邊的邊長和排數,但對於此時的明軍來說,那是不可想象的。

可以說,就是從明末開始,雙方的軍事科技便有了分野,越到後來差距越大。

得到火銃,龍十三自己也要了一杆,他要了一杆最重的。

一杆居於普通火繩槍與抬槍之間的火銃,這樣的火銃長達一米六,重達十五斤,原本是製作抬槍失敗的產品,卻被龍十三在那家火器鋪撿到了。

今後,他決定在自己的武器庫裡增加這樣一個武器。

靈石縣每年要向神機營繳納三百石黑火藥,在過去的一個月,他讓火器營計程車兵練習火銃、虎蹲炮、震天雷便花去了一百石。

從現在開始,他就需要節約一些使用了,不過,在給那些工匠每戶一次性發放了一年的安家銀子、糧食後,並設定設定了新的薪餉標準後,工匠們很快就煉製出了新的一百石。

也就是說,只要足食足餉,人手充足,靈石縣城這些世襲匠戶完全有能力每年生產出一千石黑火藥,但他們每年只需要上繳三百石。

多出來的產能顯然又被礦監賣給了皮貨商(硝皮子)、鞭炮商、道觀,等等。

這就是大明。

一個軍隊裡瘋狂吃空餉,工礦上瘋狂壓榨匠戶,漕運上倉大使滿腦肥腸,運到京城的糧食卻少得可憐的大明。

當然了,在這個鏈條上,所有的人都難辭其咎。

用後世的話來說,“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閒話少說。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龍十三除了瘋狂練習長槍兵、騎兵,他的殺手鐧就是這新增加的火器營了。

兩百杆火銃,十門虎蹲炮,大量的震天雷。

這就是他有所依仗的秘密武器。

但這還不夠。

陝北流賊大起後,兵部將火器高手、宣府守備左光先調往延綏鎮,教授當地計程車兵習練火銃、火炮,並調過去上千的神機營的火銃兵,眼下距離左光先調往延綏鎮已經過去三年,想必左光先就要出現在山西或河南戰場上了。

與之相比,龍十三這點人馬實在不夠看。

不過,龍十三手下雖然都是新兵,但他捨得花費錢糧進行訓練,而左光先卻很難做到,神機營計程車兵一個月能夠有三日用實彈進行訓練就不錯了。

加上出產的每一支滑膛槍管徑、長度、管壁厚度、內膛光滑程度肯定做不到一樣,於是其射程、彈道都完全依靠使用他計程車兵的經驗,不用大量的彈藥是喂不出來的。

一個月三日集中訓練,還不如三天一次,那樣的話,火銃兵對於經驗的積累還是有沉澱的,否則三日過後又很快忘卻了。

既然是低成本、大量消耗品(火銃兵),就必須讓同樣大量的彈藥匹配他們,否則還不如讓他們習練長槍。

除了操練、工匠諸務,龍十三開始了屯田。

由於流賊大量到來,靈石縣的農戶眼下還沒有開始春耕,不過在龍十三在縣城開倉放糧後,這些農戶似乎看到了一些希望,有一些人大著膽子下山種地,在沒有受到干擾後便放心大膽開始了耕作。

這還不算,龍十三還為他們送上了一些銀兩和糧食,這自然讓他們感激涕零。

此時山西的田地是三分天下,一分屬於像晉王、代王、沈王這些封在山西的親王及其從其分出來的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皇族子弟,一分屬於士紳階層,真正屬於納稅戶的只有三成。

得到縣城的黃冊、魚鱗冊後,龍十三自然讓自己的老營佔據了那些屬於藩王、士紳的田產,並開始耕作起來,雖然不知曉自己還能待多久,但眼看著田地荒著,對於這些本就是農戶出身的人來說實在太過造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