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正午。

後面的曹變蛟一直沒有上來強攻,而是等到他們抵達吳城前面的空地後再催馬跟了上來。

不過龍十三這一次要讓他失望了,在進入吳城前,一段約莫三十米長的山道上,袁宗第已經一溜排開了六排,每排長一丈,高半米的拒馬樁。

拒馬樁被牢牢地釘在地上,曹變蛟的人想要移開它就必須下馬來親自搬動。

在拒馬樁的後面則是一道用草袋子裝填泥土壘成的矮牆,矮牆由三排草袋子並排壘成,長約兩丈,寬約三尺,高約四尺。

這一處的矮牆是山道最寬處,再往前就是吳城面前的空地了,兩丈的寬度,就能讓後面站立八人左右,袁宗第的長槍兵立在那裡可方便地進行防禦。

再後面才是賀金龍的騎兵,由於龍十三的騎兵都會射箭,他們實際上是當成弓手來用的。

對付曹變蛟的重甲騎兵,龍十三一時沒想到如何破法,只得先以穩守為主。

而拿下有著向山西鎮繳納各類兵器任務的交口堡後,龍十三獲得了一批特殊的箭頭,他們以前用的都是尋常的三稜錐形普通箭頭,但在交口堡卻發現了鏟型、破甲錐型等多種箭頭,當然了,也有用來發號施令的響箭。

既然曹變蛟是重騎兵,那就給他們用上分量比普通箭頭重上一倍的破甲錐重箭吧。

於是,當曹變蛟等自以為得計,興沖沖抵達吳城時這臉色就拉下來了。

當然了,這自然擋不住他們,在曹變蛟的後面,還有曹文詔的兩百騎兵,以及一千步軍。

曹文詔,可不是尋常總兵,他雖然也吃空餉,不過那是在總兵額定的兩千兵員的基礎上吃掉了五百步軍而用在騎兵上的,他的一千步軍那可是實打實的。

刀盾兵、弓兵、長槍兵一應俱全,此時明軍步軍的精銳多半設在刀盾兵裡,這些人在一般情形下揹著一米五高的大盾,帶著份量多半在十斤以上的大刀、重斧、長槍、鋼鞭、瓦楞鐧等重型武器。

一旦遇到敵人防守嚴密的陣勢,就會利用這些人先用大盾抵近,抵近後則揮舞著重型武器奮勇向前,實際上,此時建州女真的巴雅喇步軍就是師法明軍的大盾兵,不過穿的鎧甲更重,拿的武器更重,更加勇猛罷了。

在東北諸族肅慎人的後代,普遍有在男丁年滿十五歲後獨自一人上山獵獲像野豬、熊、虎、豹這樣的猛獸的“成人禮”,能獨自獵獲雄性成年野豬者可視為完成成人禮。

若是能獵獲豹、熊、虎,則會被視為族裡的勇士,凡是有巴雅喇名聲的,無一不是能夠獵獲熊虎者,這才是妥妥的“熊虎之將”,可想而知這些人的勇猛。

當然了,無論是對上黑熊,還是老虎,弓箭都是不二法寶,加上陷阱,想要衝上去與它們單挑那純屬想多了。

但就算如此,那也相當了得,受了傷的熊虎更加兇猛,並不容易制服。

否則也不會以一個十萬戶、不到百萬人的部族就能蕩平蒙古,一統中原,他們的勇猛是實打實的。

當然了,獲得中原後,有了鐵桿莊稼,這樣的成人禮顯然不存在了,他們的戰鬥力自然一落千丈,到了最後還不得不借助東海女真、索倫人來打仗。

無論如何,像曹文詔這種從小兵成長起來的將領,大多數戰鬥力還是很驚人的,除了他,黃得功、左良玉都是這樣的出身。

一般來說,這些刀盾兵的待遇幾乎與家丁一樣。

如果龍十三有火炮,對付起這些刀盾兵來自然輕鬆寫意,可惜他現在完全沒有。

而吳城裡的孫傳庭也沒有給他在野外浪戰的機會,得知他這支流賊營頭到來後,立即將城外的民宅全部拆毀,將所有的人全部遷入城內,並立即在城裡抽調了三千幾乎都做過商隊護衛的青壯上城值守。

看來,無論是曹文詔還是孫傳庭都將他當成大敵來對付了。

估計是他們都從周遇吉那裡得到了龍十三自從越過黃河之後一系列戰事的訊息,何況周遇吉本身就是敗在龍十三手下的,周遇吉來自遼東,顯然與曹文詔相識,又當過靜樂守備,肯定與代州人孫傳庭認識。

在吳城西面,原本是一處方圓約莫百米的開闊地,也有一些商鋪,但眼下卻只剩下殘垣斷壁,顯然是孫傳庭一把火將其燒了!

“好狠辣的手段!”

見到這一幕後,龍十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老子只有一千人馬,一千青壯,值得你二位如此大排陣仗來對付一個流賊隊伍的三當家嗎?”

吳城的城牆並不高,最多三丈,但孫傳庭顯然一早就安置了完備的城防設施,這樣的山中千戶所,龍十三竟然發現了夜叉擂這樣的重型防禦武器!

“娘賣乖的”

龍十三不禁有些後悔自己為何不尾隨大部隊去寧鄉縣城,而是要找死來到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