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龍十三讓李佔春、袁宗第守城,自己帶了賀金龍、白文選,以及一百騎兵、兩百步軍,完全穿著明軍的服飾,打著永寧州練總張國欽的旗號(他已戰死)先往北,然後折向西邊而去。

此時他們已經得到了對付谷積山北面流賊部隊的是正在汾州駐紮的山西巡撫許鼎臣,龍十三計劃若是遇到官軍詢問,便打著許鼎臣讓其協助偏關守將驅逐蒙古牧戶的命令繼續前往。

此時,在偏關以南,永寧州以北,也就是偏關分守參將苟伏威一支人馬,眼下苟伏威正在偏關保德州附近大肆吸納蒙古牧戶,肯定沒有空閒南下關心他這支兵馬。

他們攜帶了半個月的乾糧,那之後就只能隨地就食了。

......

保德州(後世保德縣)。

再過去的幾個月裡,偏關參將已經秘密接納了大約一千戶牧戶,將其中的青壯納入自己的軍隊,再將其家眷安置在土默川(後世渾河)與邊牆之間的地帶。

苟伏威自然給這些人的家屬發放了一些糧草和錢財,而土默川與邊牆附近的地帶是此時的土默特萬戶與大明預設的緩衝地帶,苟伏威假公濟私,將襖兒都司牧戶安置在此處,既沒有佔據大明的領土,又讓土默特萬戶說不出話來。

安置完畢後,苟伏威現在就能組建一支全部由騎兵組成的部隊了,當然了,時下不僅衛所兵的數目字是一筆糊塗賬,營兵也大抵如此,按照朝廷規制,偏關分守參將麾下有一千五百營兵(募兵),其中步軍一千,騎兵五百。

前次苟伏威南下阻截點燈子部時,他只帶了五百騎兵,步軍卻一個也沒帶,只帶上了他手下的靜樂守備周遇吉,加上永寧州自己的衛所兵,這才湊夠了一千五百兵馬。

眼下他已經有一千五百騎兵了,已經遠遠超過大明大多數總兵了,但他只要有這個財力,就沒有人過問。

而偏關正好處於襖兒都司萬戶、土默特萬戶之間,他苟家、麻家(麻貴家族)長期把持從保德州到大同一帶(鎮西衛、大同右衛、威遠衛、鎮虜衛)的中下級軍官職位,幾乎壟斷了與這兩個蒙古萬戶的貿易。

當然了,此時已經嶄露頭角的晉商八大家在此中也居功不小。

晉商、邊牆守軍,再加上地方巡檢司,已經編制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網裡的人個個吃的滿腦肥腸,而苟家、麻家就是吃的最肥的兩個。

苟伏威在獲得一千蒙古青壯後,就算自己再有財力,也不可能繼續吸納了,否則就會被人按上一個“居心不良”的罪名,遼東總兵李成梁殷鑑在前,想必苟伏威是不會重蹈覆轍的。

但是,苟伏威可是坐鎮一方的分守參將,除了大肆撈錢,也是需要戰功支撐的,否則就算他這張網編制的再是密不透風,總有勢力比他大的,他這個參將職位也不是能長期坐下去的。

於是,面對陸續從陝西神木、府谷二地遷過來的襖兒都司牧戶,他又玩起了“平虜”的把戲,假意要接納某些牧戶,並提前與小臺吉講好了在某處會面,等真見面了,他卻催動漢軍騎兵殺出,自然又收穫不少真“韃首”。

這還是真的是“韃首”,如假包換,就算有鎮守太監過來查驗,也毫無破綻,而在皇帝那裡,他得到的訊息只是,“邊關烽煙又起,偏關吃緊”,而不會詢問“韃奴為何此時大舉過河,有何合適對策應對”。

只會下詔,“嚴令邊關諸將,緊守邊防,禦敵於國門之外!”

得知偏關參將苟伏威“斬獲頗豐,獲真韃首幾百”時,自然“龍顏大悅”,完全忘記了他是在吳堡縣渡口之戰敗於流賊的將領,還準備給他加官進爵了。

當然了,苟伏威不想升到更高的位置了,他需要的是一個“真韃首”可以換取多少銀兩,他獲得一千蒙古騎兵後,已經有些吃不消了,他需要更多的銀錢來養活他們。

他雖然是偏關的地頭蛇,但也不可能一家把持與襖兒都司萬戶、土默特萬戶貿易的全部利潤,山西都司、山西巡撫衙門、山西布政使衙門、山西按察司衙門、太原府衙門,鎮守太監,兵備道,兵部都有一大堆人等著分潤。

故此,他也急需斬殺更多的“真韃首”來換取銀錢,但他也不能斬首太多,若是超過一千,肯定是“京城震動”,皇帝就會派出督察院給事中、御馬監太監出馬核查。

雖然無甚問題,但為了掩蓋上一個問題,他又需要花費不少銀錢,這又何必呢?

於是,將“真韃首”的首級控制在一千以內,還打著偏關分守參將、鎮西衛(駐所岢嵐州,戰時由偏關參將統一指揮)兩家的名義,如此一來,既不會讓京城“震動”,又能實打實獲得銀錢。

苟伏威殺到保德州後,估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首級已經接近一千了,拋去暗中準備分潤給鎮西衛指揮使的兩百個(名義上給鎮西衛報五百個,實際上只給兩百個,百年來,偏關參將與鎮西衛指揮使玩得精熟),自己還有八百左右。

可以了,此時真韃首還是很值錢的,一個有幾十兩銀子,八百個也有幾萬兩了,除去一應孝敬、分潤,自己還能得到兩萬兩左右。

兩萬兩,足夠養活一千家丁一兩年了,一想到這裡,苟伏威不禁眉開眼笑。

當然了,那些識破了他的詭計,帶著家眷不斷南下的其餘蒙古部落,向北回不到邊牆之外了,向西,又是綏德衛所在,陝西的大小軍頭們也等著分潤一二呢,他們自然也不敢過河。

於是他們只得沿著黃河東岸不斷南下。

歷史上,這大約一千戶蒙古部落最終一部分被第二次進入山西的流賊吸納,一部分被官軍吸納,大部分還是被當成“功勳”砍了腦袋呈上去了。

此時,在廣大的北到興縣,南到永寧州,東到靜樂縣,方圓幾百裡的廣袤土地上,竟無一支正規兵馬駐守,北面的鎮西衛距離興縣還有一百里,東面的靜樂縣兵馬已經被周遇吉帶到了永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