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群臣絞殺魏忠賢已成定局,魏忠賢除了倚仗崇禎之外,就沒了其他的退路。

這一回到東閣,魏忠賢顧不得他人還在,立馬跪在地上哭訴道:“陛下,那些外臣真是欺人太甚,小臣可都是為先帝,為陛下忠心辦事啊!”

崇禎忍著心中的快樂,安慰道:“魏太監,朕是明白你的,不然也就不會留著你吶。”

魏忠賢心中一緊,連忙問道:“可是陛下,那些外臣幾次三番的彈劾小臣,小臣心裡怕啊。”

崇禎心思一動,說道:“魏太監,你要明白,人不遭妒是庸才,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啊,越是能幹事的人,總會被指責的。”

魏忠賢連忙說道:“陛下,小臣已經老了,實在經不住了。”

崇禎借坡下驢道:“既然是你自己的請求,那這樣吧,你看朕身邊的幾個伴伴誰合適幫你分擔一下?”

魏忠賢鬆了口氣,他連忙說道:“小臣以為徐太監就可以,他在您的身邊服侍了許久,必然忠心於陛下。”

崇禎微微點頭,心中冷笑,徐應元和魏忠賢關係匪淺,若是讓徐應元分魏忠賢的權力,那分不分的,有什麼區別呢?

他搖頭道:“朕被徐伴伴照顧的很好,他一離開,朕怕是有些不適應,你從王伴伴幾個人裡挑吧。”

魏忠賢無奈,只能選擇王德化,於是王德化提為秉筆太監,提督東廠。

如今的掌印太監還是王體乾,但是這個掌印太監是聽從魏忠賢的話,魏忠賢處於弱勢,崇禎正好乘勝追擊將王體乾也給換了,讓徐應元做了掌印太監,這既可以安撫徐應元,同時換上魏忠賢熟悉的人,讓他安心。

魏忠賢也沒有多說,預設了崇禎的舉動。王體乾當即謝恩,比起崔呈秀,他可是體面的退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不僅是司禮監換人,其餘的御馬監等其餘七處也換上了崇禎的自己的人。唯獨留著魏忠賢的秉筆太監之位。

原本魏忠賢以為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但是他的退讓,讓那些嫉恨他的官員紛紛上書,掀起了更加猛烈的彈劾。

翌日,崇禎叫來魏忠賢,讓王承恩念海鹽的貢生錢嘉徵的彈劾魏忠賢的罪書。

王承恩大聲說道:“學生死諫魏閹十大罪!一曰並帝:封章必先關白,至頌功德,上配先帝;及奉諭旨,必雲「朕與廠臣」,從來有此奏體乎?

二曰蔑後:皇親張國紀未罹「不赦」之條,先帝令忠賢宣皇后滅旨不傳,致皇后御前面折逆奸;遂羅織皇親,欲致之死。賴先帝神明,只膺薄愆。不然,中宮幾危!

三曰弄兵:祖宗朝不聞內操,忠賢外脅臣工、內偪宮闈,操刀厲刃,炮石雷擊。

四曰無二祖列宗:高皇帝垂訓「中涓不許干預朝政」,乃忠賢一手障天,仗馬輒斥,蠆毒搢紳,蔓連士類;凡錢榖衙門、邊腹重地、漕運咽喉,多置腹心,意欲何為?

五曰剋剝藩封:三王之國,莊田賜賚不及福藩之一;而忠賢封公侯伯之土田,揀選膏腴,不下萬頃。

六曰無聖:先師為萬世名教主,忠賢何人,敢祠太學之側!

七曰濫爵:古制非軍功不侯,忠賢竭天下之物力佐成三殿,居然襲尚公之爵,靦不知省!

八曰邀邊功:建奴犯順以來,墮名城、殲士女、殺大帥,神人共憤;今未恢復尺寸地、廣寧稍捷,袁崇煥功未克終、席未及煖,忠賢冒封侯伯。假遼陽、廣寧復歸版籍,又何以酬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