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九個師傅達成約定後,劉立陽馬上開始教她們怎麼鉤大底和鞋面。

協風鞋廠對這一批貨比較重視,發來的貨裡面,大底和鞋面都有鉤好的樣品,鉤好的樣品旁邊,還有一張紙條。

紙條裡面寫的是鉤的方式和一些注意事項。

劉立陽第一眼看到大底和鞋面的樣品就知道怎麼鉤了,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認真地看完了紙條上面寫的要點。

果然,和自己所想的沒有任何差別。

劉立陽拿起鉤針,先把大底怎麼鉤的方式教給大家。

大底相對簡單,和原先做過的沒有太大的差別,唯一不同的是,收針的方式不一樣。

鞋面鉤起來就難一些了,除了要鉤一定的造型外,還要讓兩層完全貼合,不能有半點的偏離。

即便是老師傅,也是用了快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完全適應下來。

“陽仔,這些貨這麼難鉤,要馬上教給那些新手嗎?”劉桂香問道。

平時,劉桂香很少開口,一開口就是和工作有關。

這個問題,被人也想問,紛紛抬起頭看著劉立陽。

劉立陽道:“這些對新人來說偏難了,新人讓他們先鉤富果和鴻興那邊的貨。”

九個師傅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劉立陽繼續安排:“另外,今天下午放你們半天假,你們回去把村裡各自帶的小組教一下。”

雖然老師傅已經都在作坊裡上班,但村裡原先分好的小組還沒解散,仍舊需要她們幫忙去教。

這原先就屬於她們的工作,她們全都是欣然接受。

讓老師傅們回工作間後,劉立陽叫方曉飛他們搬起協風鞋廠的針車貨,到工作間分發給七個第一批的針車員工。

踩了一個月的針車,七個員工進步了許多。

勻速操控,縫造型,停針收針等基本的技巧,都已經掌握了。

只不過,她們還做不到熟練和自如。

要是在鞋廠裡,她們還是沒有資格去做協風鞋廠那一類的高階貨。

因為那些貨交給她們做,速度會非常慢不說,而且前期必然會有不少被縫壞、縫出問題。

鞋廠不想承受那樣的損失,更不想被拖累進度。

但是,劉立陽願意承受。

當然,劉立陽也必須去承受。

作坊不是鞋廠,鞋廠有的是針車老師傅,高階的貨或者技術比較難的貨可以讓她們去做。

劉立陽的作坊沒有。

作坊,還處於培養好員工的初始階段。

而要培養出好員工,甚至培養出精英級別的員工,就得劉立陽去承擔一定的損失。

為了培養出精英級別的員工,劉立陽可以接受前期掙的少一點,

磨刀不誤砍柴工,只要把員工的能力鍛鍊上去了,把她們培養起來了,前期的損失,以後都能補回來。

最重要的是,這七個針車員工,有天賦的有天賦,沒天賦的肯學肯練。

有這樣的員工,劉立陽願意在她們身上投資!

在劉立陽介紹了協風鞋廠的貨,尤其是提到一雙的工錢是四毛五分後,七個員工都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他們鞋廠裡都沒有這麼高的工錢吧?”

“有,鞋廠那些老員工肯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