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額外兩百塊,這對於95年農村的中年婦女來說,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陽仔,你的意思是,只要我們教大家怎麼夠,一個月就能多拿兩百塊?”林麗春有些不敢相信。

劉立陽點了點頭:“對,而且這還只是剛開始的工資,將來,我會給你們再加!”

“還能再加啊?”劉美蘭瞪大了眼睛。

“對!”劉立陽微笑著點了點頭:“只要你們好好教,加工資是遲早的事!”

一個月兩百已經不少了,要是以後再加上去,再算上計件的工錢,那不比去鞋廠上班都更掙錢嗎?

“陽仔,我跟著你幹,你快說說,這小組組長要怎麼做!”黃大媽那叫一個激動。

這種好事,她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次遇到。

林麗春也笑了笑:“陽仔,你給我們開這麼高的工資,可別讓自己賠本了。”

“放心,賠本的買賣我不會做。”

說笑聲之中,劉立陽將村裡面做手工的人數分成了三組,基本上是根據林麗春,劉桂香和黃大媽三戶人家的住址劃分,整個村子分成了三個區域。

分組的人員名單,劉立陽弄成了大字報的形式,張貼在大門處,方便之後過來拿貨的村民找到各自的小組。

分組完成後,劉立陽當場教授他們怎麼鉤新的手工貨。

只教了五六遍,她們四個人就全部掌握了。

比起尋常人,起碼少用了二十來分鐘的時間。

有些人做手工,做一年兩年,都不會有太多提升。

有些人做手工,不僅僅能夠提升速度,還能從每一次的工作中學會不一樣的技巧,甚至自己發明一些技巧。

劉立陽找的這四個組員,就屬於這一批人。

四個組長學會後,各自領了一千雙的貨回家。

黑龍準備用三輪車載著劉美蘭離開的時候,劉立陽走上前:“嬸,你們村的人比較多,都讓你來教會很辛苦,要不你幫我找一個手藝好,年輕一點的人,我多設立一個組長。”

“這事好辦,我回去讓她過來。”劉美蘭笑著答應下來。

劉桂香在其他人都離開後,走到劉立陽身旁:“陽仔,我的工資就不要了,我一樣給你把這個組長幹好。”

她依舊對劉立陽充滿感激,心懷感恩,這才不想要工資。

“不行,姑,這錢你必須拿著,這是小作坊的規定。”劉立陽可不會去佔劉桂香的便宜。

“可你已經幫我那麼多了,還給了黃東工作,你對我們的幫助,讓我不要錢給你幹一輩子的活,我都願意啊!”劉桂香說出了心裡話。

劉立陽心中感慨劉桂香的淳樸:“姑,要照你這麼說的話,當初你送錢帶到我家給我爸治病,我又該怎麼報答你呢?”

劉桂香頓時答不上話。

劉立陽一笑,“再說了,這錢是姑你憑本事掙的,而且我也沒有特別對打,和春嬸她們的都一樣。”

在劉立陽再三勸說下,劉桂香接受了。

四點後,過來拿貨的人又有“新面孔”,他們都是覺得吳秀蓮太過苛刻,沒有在劉立陽這邊乾的舒服,紛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