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仔,那學徒的工資怎麼算呀?”有人大聲問道。

“學徒第一個月的工資都不高,像他們廠裡,第一個月一般都是一兩百。但我會進行考核,如果能夠達標,第一個月就有三百,最差也有一百。”

劉立陽早已經全部規劃好了。

一般來說,鞋廠裡學徒是很少進行考核的,尤其是大的鞋廠,他們甚至會給學徒更加寬鬆的時間和環境,往往都是三個月左右的試用期。

三個月後,只要能夠正常使用針車就可以留下來。

可劉立陽等不了那麼長時間。

95年是小作坊發展的關鍵時間,等到了96年,周圍鞋廠多起來,小作坊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劉立陽只有先把小作坊的基礎打好,才能在今後不怕任何衝擊和挑戰,才能繼續擴大規模,進一步發展。

針車是小作坊的關鍵一環,是小作坊的基礎所在,甚至決定著小作坊未來發展的高度。

在95年的時候,小作坊想招到好的針車員工,幾乎不可能,畢竟待遇和穩定性都遠遠不如鞋廠,能進鞋廠的人都不願意去小作坊。

有錢的老闆會去聘請老師傅回來教。

劉立陽沒錢,只能自己招學徒,自己教。

時間緊,為了能夠激發這些學徒的潛能,劉立陽這才決定進行考核。

說是考核,其實是一種激勵。

學的越好的人,得到的獎勵越高。

跟大家說完學徒的事,劉立陽開始教大家怎麼鉤新拉回來的這批貨。

小作坊裡的村民,大多都是鉤的比較好的,劉立陽只教了三遍,大家就都看懂了。

“這麼簡單!陽仔,鉤一雙多少錢呀?”

有人問了一下,大家都期待地看著劉立陽。

“一毛一分錢。”

王志勇給劉立陽的價格是一雙一毛三分錢,這一次,劉立陽決定一雙掙兩分錢。

並且,劉立陽已經做出打算,今後所有到小作坊裡的貨,每一雙都是掙兩分錢。

當初一雙只掙一分錢,是沒有辦法。中間有三分的差價被李國華掙走了,如果那時候劉立陽再一雙掙兩分,那村裡人就掙不到錢了。

現在少了起碼三分的差價,劉立陽再讓出一分,只掙兩分,這已經是良心老闆了。

更不用說,這一批貨,比起當初那一批一雙一毛錢的貨,要好鉤的多。

“陽仔,你不是在逗我們吧?這麼簡單,一雙一毛一分錢啊?”

“是啊,我感覺我一天能鉤三百雙!”

“這些貨,比吳秀蓮家的好鉤,掙的更容易呀!”

“陽仔,你可不能騙我們吶!”

大家都很激動,這錢可比之前的好掙!

劉立陽笑了笑:“沒騙你們,開始登記拿貨吧!”

說話間,大家熱情似火地開始排隊。

劉立陽負責登記,方曉飛他們負責清點。

五十一個人,每個人平均領走了九百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