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針車一共花了兩千塊,劉立陽身上還剩下三百來塊。

這些錢劉立陽準備用來置辦小作坊裡的其他物品。

吃過午飯,二蛋依舊被留下來守著小作坊,劉立陽帶著方曉飛他們三人,一人拉著一輛板車前往霞田村的大路街。

一條街走下來,先後買了三十張的塑膠椅,六塊三米長一米寬的木板,八把長條凳,一張簡單的小書桌,兩個煤爐,水壺,小鍋,暖瓶等等。

身上的錢花到只剩下三十來塊。

回到小作坊,劉立陽馬上佈置起來。

木板搭在長條凳上面,靠著牆壁,做成手工的工作臺。

將一個煤爐單獨放在一個角落,旁邊搭了一個簡單的小臺子,五個暖瓶放在上面。

一個跟水缸一樣大的塑膠桶擺放在旁邊,還有兩個塑膠桶。

準備暖瓶是為了方便今後員工有熱水喝。

小書桌擺在了距離床鋪比較近的距離,相當於做成小隔斷。

全部忙完,天已經黑了。

劉立陽把他們趕回去吃飯,順便將另一個煤爐和小半車的煤球帶回家裡。

雖然用柴火灶煮飯好吃省錢,但是沒有煤爐方便。

柴火燒的快,燒完還得去田裡或者山上撿,費時費力,而一板車的煤球用上一兩個月完全沒問題。

村子裡已經有不少人家用上煤爐了,平時燒水,煮稀飯燉湯,有煤爐很方便。

而且冬天的時候,遇到陰雨天氣,有煤爐還能取暖,烘乾襪子。

劉大山的腿還沒好利索,家裡的柴火燒的差不多了,有個煤爐會方便很多。

在方曉飛他們回去後,劉立陽用鐵簸箕裝了兩顆煤球,朝李老拐的店走去。

煤爐要燒起來,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換兩顆燃燒的煤爐。

李老拐正在煤爐旁邊炒菜,煤爐下面的通風口全部開啟,裡面的煤球燒的正旺,靠近煤爐都能感覺到一股熱浪。

“叔,換兩個煤球。”劉立陽拿著裝著兩個煤球的鐵簸箕走進店裡。

“行,等這肉炒完一下。”

李老拐翻動著鍋鏟,鍋裡的五花肉正滋滋冒油,。

雜貨店每天也會賣肉,到了晚上,要是剩的比較多,李老拐自己會吃掉一些。

換到煤球后,劉立陽一路小跑回到小作坊裡。

將兩顆煤球放在底部,然後再撒上一些碎木屑,再把其他的煤球對準孔放進去。

下面的通風口留了一個小口,風口小,慢慢燒,才能把上面的煤球燒起來。

多了個煤爐,小作坊多了幾絲煙火氣,不再那麼冷冰冰。

在劉立陽搭建小作坊的過去幾天裡,附近村子的三個小作坊都在採用劉立陽的經營方式。

老闆們開始將貨放給村裡人,讓大家帶回家裡去做,不再侷限於中青年女性,只要是想做,都可以到他們的小作坊裡學,再拿貨回家。

包括李國華,也開始在村子裡放貨。

好的經營模式被其他作坊學走,這是遲早的事。

飯後,方曉飛他們四個人在小作坊裡打升級,賭一瓶健力寶,輸的兩個人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