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我為鸞鳳(第1/3頁)
章節報錯
從出錢出力,再到將金鋒安保公司的安保人員全部拉出來,跟女子特訓營一起,帶著來自安順集團的一些員工,組成了一支並不比專業差的救援隊伍,從汛期到來的第一天便投入到使用。
持續了十幾天,城區已經沒事,小鎮那邊開始進入災後模式,損失之類有條不紊的進行,洪水退去的淤泥,成為了首要任務。
只是十幾天,沒有人員傷亡,財產的損失在可控範圍之內,所有運輸渠道恢復,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恢復,只剩下專業隊伍進行善後比較麻煩的工作。
魏濤換上了作訓服,他並沒有如何悲天憫人的心思,單純是以身作則帶來一些公司內部的正面影響。拎著鐵鍬,穿著雨靴,渾身被汗水溼透,以機械作業來完成清淤的主體,人工覆蓋邊邊角角。
一鍬一鍬的將淤泥清理,很多時候都不抬頭,魏濤人在這,來自安順集團隊伍的源動力就在,沒有人喊苦喊累,普通員工,輪番來,還是以金鋒安保公司為主。
天色漸暗,又是一條街道的工作結束,魏濤抬起頭,站直,腰部長久彎著的一點點酸脹疼痛感覺襲來,不自覺的快速撥出一口氣,扭了扭腰,緩解一下這份疼痛。
跟所有人一起,在路旁的環衛灑水車旁,洗把臉,沖洗一下雨靴,有些男人直接將外套脫了,沖洗著胳膊和一部分的身體,降溫,清理汗漬泥垢覆蓋的不舒適感覺。
早有後勤保障人員,無需勞動別人,安順集團自己組織的,在這方面魏濤更不可能虧待自家員工,每天的獎金補助是一方面,來這的人,吃喝行,全都是高標準。
準備好的豪華大巴車,也不介意被蹭髒內部的座椅地面,空調早早開啟,讓每一個人拿著嶄新毛巾擦拭之後,上車能感覺到舒適。
礦泉水飲料水果,全都有,巧克力牛肉乾也都隨便取來吃,一天下來,車內放著讓人心情舒緩的音樂,三十公里回城的道路,讓大家稍作休息,按照路線,將每一個人都送回家。
所有參加抗震救災的公司員工,每去一天,都可以在隔天休息,領取鮮時光準備的水果蔬菜種類大禮包,外面各類生活用品漲價或是短缺,安順集團的員工,從不會有這方面的擔憂。
返回的途中,魏濤不會特立獨行,他跟大家一起做大巴車,且他一定會是最後一個下車的,將每一個人都送回家,讓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在下車的時候,單獨跟他道別。
車子駛過小鎮通往城區的路口,透過車窗,魏濤又看到了來自新聯的隊伍,在這裡集結,統一服裝,喊著口號,被鏡頭拍攝著,還有本土的新聞媒體跟著拍攝。
每一個人都展示出了眾志成城的態度,情緒很高漲,確實作為宣傳品,它是可以有振奮作用的,只是這……
他真不想說什麼,剛開始送物資來了兩天,好似加起來二十多萬的救援物資。
這是結尾了,又來了,哪像是一點幹活的樣子,不過對於這樣的行為,魏濤也不想詬病什麼。不算大的洪水汛情,每年都免不了有一些作秀的人,哪怕因為多得到五萬十萬,官方也會給他們作秀的機會,畢竟,人家要的是利益交換,老百姓要的是實打實被救援的行為,多與少,也總好過漠視的‘無’。
好在,這一次的汛情,讓魏濤不必再去被這所謂的新聯打擾,無論是下面的人,還是上面的聲音,都閉嘴了,有一位還試圖靠近,讓滕敬傑直接一個電話打過去,一頓訓斥,再也不敢伸頭了。
如此結果,連帶著相應的對口單位,對新聯的扶持,也沒有了之前那麼的多,態度也沒有那麼積極了。
沒有邀請到安順集團的魏總,本身就是一個訊號。
邀請不到,意味著沒有得到人家的認可,換言之,魏總看不上你們這個組織。外界傳言一出,‘基層’的會員影響不大,畢竟人家弄出來的格調還是有的,對於可能是個商鋪經理、小生意人,穿著晚禮服參加那樣的宴會,出來後跟親朋講述一下新聯有多麼的高大上,整個覆蓋他們的層次是很簡單的。
可對於松江真正的一些年輕能人,魏濤沒有跟新聯產生互動,他們也開始審視這個民間的小組織。
無需透過表象看本質,汛期之後,院線電影開始籌備,劇本都無需看,一看到主演是誰,大家差不多都明白了。
這什麼新聯,完全是一小部分人的踏板,絕大多數底層渴求成功者的門面,看一看新聯去年的年會就知道了,那叫一個爭奇鬥豔的昂首挺胸,在媒體和相應個人的社交軟體上,也被當成一件很牛的事情來宣傳。
對於一些人而言,這不就是一個普通場合嗎?至於大書特書大張旗鼓嗎?
虛榮。
魏濤沒用的兩個字,被這些人解讀出來,安放在了這些所謂很有格調的活動上。當然,也免不了會有一些人,產生一些獨特的樂趣:“聽說這裡面玩得很開,我有點興趣了。”
………………
大水過後的松江湖和松江河,都很熱鬧,各個支流都有大量的捕魚者出現。
釣魚,撈魚,網魚,下地籠。
魏濤不喜歡這個,不過他喜歡弄一艘漁船,在擁有捕撈資格的前提下,在允許捕撈區域,下網,繞一圈,緩緩收網,然後直接在漁船上起網,看著亂蹦的各種魚蝦,混雜的味道並不會成為阻礙,上前一桶一桶的撈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其中的大魚,幾十斤的,抱起來感受著它在你的懷中亂竄,衣服被弄髒這件事,根本不會考慮。
身上還一股魚腥味呢,拎著一條超過四十斤的大胖頭魚,魏濤下車,晃晃悠悠的走向安順街鮮時光,門口姥姥坐在那正曬暖呢,下午的陽光曬在身上很舒服,一夥老人在玩升級,幾個老人排排坐聊著家常曬暖。
自家有工人,有運輸車輛,每年開春挪走陽光房,入冬再去修建陽光房,在安順街鮮時光這裡,從來不會是老闆需要考慮和猶豫的事情,到時間,一個電話,自有人過來安排好一切。
“姥,晚上吃魚。”
姥姥年紀愈發大了,對比幾年前胖是胖了一些,可那份老態卻是遮掩不住的,每年兩次的身體檢查,沒有大病沒有慢病,些許小毛病經過不斷的調理和治療,如今影響不到她的身體,整個人完全是處於自然老去的狀態,八十多了,還能有不錯的胃口,已然很不錯了。
“好,好。”老太太點著頭,眯眼笑。
魏濤招呼著裡面的母親和冷叔,直接拿了一個菜板,就在門口,用菜刀背很砸了兩下,在排水渠附近,扯過屋內接出的水管,開膛破肚,沖洗。
周興蓮已經開始招呼附近的老人了,大家晚上都過來吃,家裡不用做了,這邊兩個巨大的電飯鍋,燜上飯,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們,喜歡將這裡當成第二個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周興蓮本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前幾年還有些窮怕了的小氣,這幾年生活的質變,讓她大大咧咧的性格重新佔據了主動,附近鄰里,吃吃喝喝從不介意,有時候差一不二的,店裡剩下的一些果蔬,蔫了放得時間長了,她也不在門口打包賣了,直接附近的鄰居,誰需要誰就拿走。
看著魏濤熟練的清理大魚,幾個老太太也是唏噓不已,這哪像是一個大老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