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奇譚》的收益,一部分進入到安順影視娛樂公司的賬戶,一部分進入到大蜜蜜的個人工作室。

跑男的廣告收益進賬,幾輛豪華賓士商務車和房車由公司購入,分配給大蜜蜜大寶貝等人,一部份的利益,為大寶貝換來了相應的時尚圈資源,高額的代言費用,兄弟傳媒那邊沒有走賬,照章納稅之後,進入到她的個人賬戶。

遠在西南的災後福利院,得到了安順集團長期的資助,目前的福利院實則負責人是衛寧,不缺錢的她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滿足,自從家裡介紹了一個憨厚老實踏實肯幹的物件之後,魏濤沒有再聯絡過她,果園方面的生意全部讓表姐夫張建接手,面對曾經對自己非常好的衛家人,魏濤也只能是唏噓感慨一聲,讓張建在收購方面多加照顧,集團這邊予以超出收購價的價格差補償。

包兮倩這邊圖的不是錢,不然貓牙也不會只是關錦月一個人的,她拿著金領的工資收入,求的是一個自我價值的體現,金錢財富的吸引力並沒有多大,不貪圖也不敢讓自己的身上,揹負著一些公司的股份。

魏濤的大方,早已在朋友圈子裡傳開,對待女人更是捨得,做他的女人不虧。

貓牙現在的價值擺在那,儘管都知道幕後老闆是他,可這檯面上擁有貓牙的是關錦月,真若是兩人之間鬧掰了,你魏濤再牛,人家惹不起你,躲得起吧?到時候低價將貓牙出售然後離開華夏,不難吧?魏濤這個名字可還沒厲害到讓所有人都對他投鼠忌器,真到時候有低價獲得貓牙的機會,會有很多人一下子衝過來,至於是否得罪魏濤,利益面前,魏濤是誰?

近幾年來,支援年輕創業者在網際網路產業創業,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之前有《贏在華夏》的宣傳,讓更多人知道了他認識了他,每每一個新的創業專案出來找不到投資時,都會將目光盯在魏濤的身上,準備好資料去找魏總,無論別人怎麼不看好你的專案,只要你能打動魏總,五十萬是最少的,上不封頂,外面傳有遊戲公司和一些新興產業公司,在魏總這裡都拿到了上千萬乃至更多的投資,羨煞旁人。

尤其是一家魔都的年輕遊戲公司,叫什麼米哈遊的,那三個主創團隊裡的核心成員,明顯就是個剛出校園還一身稚嫩的技術宅,他們也想要做一個專案的負責人?他們明顯更適合做一個負責單一開發專案的技術負責人,自己要玩情懷,張口閉口要上千萬乃至幾千萬的投資,他想屁呢啊。

偏偏在魏總這裡成功了,人家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援年輕人創業,明明覺得他是有自己的判斷方式是個高人,卻又說服不了自己,這傢伙明明就是人傻錢多,那專案是無底洞看不出來嗎?還是為了營造一個我有長遠眼光的人設,在不需要印證的時候,趕緊瘋狂擴張,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點。

“從魏總身上拿錢,是最簡單的。”

“那位粘上毛比猴都精,在他那裡拿錢簡單?你怕是對他整個人有什麼誤解吧?”

身邊的人,也不看好米哈遊,蔡宇劉偉羅皓這三人,呈現出了很多青年創業者的通病,他們總是會過於理想化自己的目標,說得難聽點叫做不接地氣的好高騖遠。在管理方面也有問題,目前才是一個幾十人的小公司,管理方面已經出現了沒有規範章法的情況。

失敗居多,成功則是一飛沖天,面對類似的創業者和專案,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都會選擇保守投資。

可能會初始投一筆錢,之後就不太會在有所成績之前持續投入,面對類似的專案和投資人,寧可在對方全部的未來價值體現出來之後,花高價去購置股份,也不會帶著巨大的風險去持續投入。

魏濤跟別人不一樣,所以他對於現在這幾個人在遊戲製作商的精益求精投入,是有信心的,這個公司再大的坑,目前也值得跳入,後期出現的資本運作方面不成熟表現,現在還不重要,到時候由關錦月接手去進行整體專案的運作,那三位技術研發,相信他們三個也會非常樂意。管理方面就更不是問題,小事而已。

目前他是投入者,像是往無底洞內不斷的投錢,還看不出來人品,從未提過這樣的持續投入再去獲得一些股份的事情,未來他們會不會因為公司發展好了價值高了而去考慮這個問題,暫時還不知道。

當下唯一清楚的就是,魏濤已經持續給米哈遊這家公司,投入超過一個億,當初對這家公司還感興趣的人,如今也都放棄了,覺得太過理想化的創業者往往會忽略掉盈利價值的重要,再有一個魏總這樣的投資人,也不需要自己掏錢,那恨不得將理想化做到極致。

別的投資人,是考量專案。

魏濤,是考量人。

因為小米自己初期進入佔了便宜的事情,跟雷布斯之間忘年交的關係都淺淡了。

因為同時投資美團和餓了麼,王星和張緒豪不說什麼,身邊免不了會有一些人‘讒言勸導’,外界也會有一些聲音,加之天各一方都在忙碌,接觸少了,關係淡了,有些讒言的作用也會發揮出作用了。

關錦月和包兮倩都提醒過魏濤,他並不是不在意,是知道有些事情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去經營,跟這些未來的商場頭部大佬們在一起,看著他們飛速成長,壓力很大的,對於制定好自己生活工作模式的他,不想參與其中。

最為重要的,是他看得清人性。

雷布斯何許人也,他都免不了俗,他人又如何?

儘管自己現在有了一些場外資源,也可以展現出該有的投資人實力,但在最初拿下的股份份額,在專案成功之後,以後來的眼光去看,那是佔了大便宜,不會有人想初期投資的風險多大,只會注意到後期你並沒有做什麼卻能佔大便宜的事實。

專案是我們做的,什麼都是我們,你只是最初期投資了一些錢,十倍回報把錢給你,二十倍,五十倍,一百倍總可以了吧?

明知道這樣的想法是扯淡,但內心會有這麼一個衡量的標尺,超過這個尺度,會覺得自己虧了,且這個想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公司的價值提升,影響越來越大。

再牛的人,也不能免俗,跟大氣小氣沒關係,真等到體量做大了,自己創造的利益價值,最終被別人拿走一部分,心裡會舒服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