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採摘園,一輛輛的車子停靠在路邊,停靠在勉強平整出來的砂石地面上。

不止有草莓,對於遊客而言,感興趣的還有架子上垂下來的一根根黃瓜,還有一個個通紅的西紅柿,這都是能夠帶給遊客‘即食’體驗的東西。

也有一些到‘天然居’吃飯的顧客,在服務員的建議下,你定了晚飯的房間,完全可以早一點來,自己親手去摘一些蔬菜,用作晚餐使用,儘管味道沒什麼不同甚至在後廚不一定真的使用,但你會有相應的心裡舒適感,味道也會覺得格外香。

這是我摘的。

距離‘天然居’近的大棚,現在幾乎不怎麼種植普通蔬菜了,全都種植能夠讓顧客採摘的東西。

更遠處,一路甚至延伸到別的鄉,五畝十畝,不斷的租,不斷的使用,農用地的性質沒有變,開春了還用來種植玉米和水稻的地,變少了,但農戶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朱峰和喬新華帶著人到手機市場,他們也帶出來一些小年輕,開始出來在魏總的麾下打工,這讓興隆鄉的很多人都有了危機感,一打聽,這還了得,魏總和劉總是讓十里八村這麼多的家庭都有了額外收入,讓一些孩子有了打工的地方,他有事情我們竟然沒有幫上忙?

很多人有了歸屬感,危機感就愈發的濃郁,在鄉里一些人員的帶領下,對於劉魏二人的生意,給予更大支援。

劉大龍還笑稱,魏濤你的生意現在是南北對立了,南邊的興隆鄉,北邊的廠礦和城鄉結合部,兩邊競爭起來,你小子舒服了,可以擇優錄取了。

笑談歸笑談,能不能壓得住,這是劉大龍的提醒,魏濤心領神會。

如今手機市場提到魏總,那名氣絲毫不亞於當初的管總,劉磊的母親帶著姐妹,也開了一家店,店面不小,投入十幾萬,除了擺在櫃檯的貨物,也不需要投入資金去壓貨,臨時需要便到不遠處的德信二部去取。

水果批發市場那位老炮兒韓虎,也讓家裡人在通訊樓二樓,弄了幾節櫃檯,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互惠互利,在自己一畝三分地給魏濤更多的方便,換取在手機市場這邊的優待。

在手機市場整合之後,松江劇場進入到日積月累變化之後的發展之時,魏濤重新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起步的老本行這裡,跟劉大龍連續租地包地,大力拓展貨源產量。

實際上,種多少地,都不足以支撐市場對於蔬菜的消耗速度,到是養殖基地,目前規模擴大之後,牛羊豬和家禽,不斷的投入,不斷的擴大經營,不斷的產出,且對顧問教授和現場技術員,提出更多要求,給予更高工資。

為了避免產生一些疾病擴散,不僅一個個的養殖區域分隔開,還上了很多現代化的裝置,幾乎每天都會有全方位的檢測,避免一旦出現疾病後形成無法控制的局面。

“叔,我建議,家禽類的,還是有選擇的放手一些,風險比較大,我們可以投資一部分,不要再去擴大規模,讓農戶自己養,我們可以收。”

魏濤沒有相關的記憶,但對於擴散疾病,隱約記得不止一年有,也不止一次,他一直比較抗拒,牛羊豬肉是主體,如果那邊出現問題,那隻能硬扛,但家禽這邊,產出大但收益不高,總感覺不穩妥。

這個行當他是一點‘重生’記憶加成熟經驗都沒有,所以在快速滾動發展過程中,總覺得有一翻兩瞪眼的風險,一旦遭遇禽類疾病瘟病擴散……

劉大龍顯然在這方面的想法跟他有些不同,也多少有點被魏濤的發展速度影響了,骨子裡那點好勝心又出來了。看著魏濤在手機行當的風生水起,儘管他心裡寬慰自己那是曹副職的關係,還是免不了有羨慕和嫉妒,到不至於恨,畢竟雙方合作還不錯,多少想要比拼一下的心思是有的。

他講述了自己的道理,覺得這生意不錯。

魏濤沒有跟他爭辯,只是經過了幾次的對話和接觸之後,雙方有了明確的認知。

不是所有生意夥伴,所有生意都攪合在一起,大家都看中的專案那就一起玩,你看不中我看中了,那我玩,這並不影響大家是朋友。

跟‘天然居’一樣,魏濤向後退了一大步,正好他也缺錢,劉大龍順勢也就答應了。

在整個養殖基地另一件大事面前,魏濤的後退就顯得微不足道,在旁人眼中,還誇讚他‘高風亮節’有遠見,知道什麼才是長遠大計。

從養殖基地發展伊始,魏濤和劉大龍就達成了共識,等到一切走上正軌,給鄉里是創造稅收,創造就業條件,提供一些理所應當的貢獻。對村民,則要將他們徹底拉到一個戰壕內。

不是他們倆仁義,是這乃必行之道。

你看投資的時候行,你是恩人,你是大善之人,可你一旦賺錢了,再讓這些村民以為我幹我也行,事情就會必然的向著不好方向發展。

儘管魏濤和劉大龍用了很多興隆鄉的人,群眾基礎也好,但你必須要考慮一個事實,你心中覺得的基本素質,不一定是他們的基本素質,其中再有一些心思歪的好吃懶做之輩,他們會鼓動一些人,私下裡搞串聯,諸如錢都讓別人賺了,我們辛辛苦苦只賺點辛苦錢,整個養殖基地,我們也能幹。

類似的聲音只要傳出去,必然是擴散之勢,也必然會形成壞事之結果。

兩人都知道,所以也早就商量好了,待到步入正軌之後,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分化出來,分給各個村,賬目公開,以村為單位發放分紅,讓村民們看到賬目,再到村裡去領取分紅,使得整個生意,變成大家的生意,不再是單純給被人打工,而是給我們自己幹,還能領一份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