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組建智囊團(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人,人齊了,等您了。」安洛斯在書房門口報告。
艾文和德洛麗絲來到會客廳,裡面已經坐滿了人,他們神色各異,正在小聲的討論著什麼。
眼見艾文和德洛麗絲到了,迅速各自端坐在位置上,目不轉睛的看著前面的桌子,就像犯錯等著被老師教育的孩子。
艾文掃視了眾人,慢慢說道,「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是有限的,所以我決定組建自己的智囊團。無論是平時的治理領地,還是行軍打仗,我都會聽取隨行的智囊團意見。相對應的,我也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知給智囊團的人,相互學習彼此的長處,彌補各自的缺點。」
安洛斯有些驚訝,他知道很多開明的領主都會聽取不同意見,也有部分領主心性狹窄,容不得別人對他有任何建議,但從沒有聽說領主向手下學習。
向手下學習,意味著領主承認自己是有缺點的,是會犯錯的,手下有能力比領主強,這些話很容易被人用來削弱領主的威信和權威。
可是艾文就這樣直接了當的說出來了,似乎絲毫不在意這句話是否會被人利用。安洛斯看向坐在首位的艾文,心中有了些許判斷。
艾文可不會去管其他人在想什麼,智囊團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用法,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來,但是等以後自己領地大了,有專門的學校,這些人就是最好的老師。
「我的智囊團,總共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行政、司法和宗教。我自己擔任團長,負責統籌指揮所有人。德洛麗絲出任副團長,負責平時行政事務的處理決斷,我不在領地時,她就是臨時團長。」
「其他人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先將事情告訴德洛麗絲。德洛麗絲能處理就直接處理,覺得棘手再告訴我。」
德洛麗絲瞪著漂亮的眼睛,有些不滿的撇了撇嘴。
「既然答應留下來幫我,那就好好幹哦。」似乎是感覺到了德洛麗絲的不滿,艾文轉頭笑著說道。
德洛麗絲輕哼了一聲,心裡默唸,自己釀的苦酒,哭著也要喝掉。
「行政部分除了德洛麗絲外,還有外交大臣、軍事大臣、財政大臣三人。外交大臣負責外交事務,軍事大臣負責平時領地的軍事訓練和戰時軍隊的管理,財政大臣負責領地中和錢有關的事情。」
「以上三人直接對德洛麗絲負責,我也會不定時的進行檢查。這三個人都是你的屬下,所以人選直接由你決定。」艾文看向身旁的德洛麗絲。
眾人的目光瞬間看向德洛麗絲,其中混雜著各種莫名的情愫。
安洛斯作為混跡宮廷大半輩子的老人,瞧見眾人的反應,心中暗自嘆了口氣。看起來,艾文是將人事的決定權交給了自家小姐,可是在場足足有十幾位貴族,位置卻只有三個。
無論怎麼分配,總會有人心生不滿。可是人選是自家小姐定的,不是艾文決定的,無形之中,就會有人埋怨為什麼不選自己,從而心生間隙。
德洛麗絲也同樣猶豫了一會,想了很久,「安洛斯出任財政大臣。霍斯特出任軍事大臣。至於外交大臣的位置就交給席勒。」
分配完位置,德洛麗絲看向艾文,認真的說道,「這三人都是有能力的人,艾文你有什麼計劃都可以放心讓他們去做事,他們肯定能做出一些成績的。」
艾文點了點頭,看向站起身的三人,「恭喜三位獲得德洛麗絲的推薦。過幾天我會將之前在赫爾的計劃寫出來交給德洛麗絲,你們要做的事情就在這其中。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問德洛麗絲,如果她也不懂你們就來找我。」
三人連忙稱是,恭敬的向艾文行禮。
接著艾文看向大廳中唯一一位牧師,後者見艾文看向自己,率先起身介紹自己,「艾文騎士好,我叫托馬斯。我所在的教堂在隔壁村莊,並不在這裡。」
教堂居然不在領主城堡附近?艾文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看起來莫洛爾伯爵和教會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
「托馬斯教士,以後領地裡的宗教事務,還請您多多提議。正好我對這些事情也有很多想法,以後有機會,我想我們可以好好聊一聊。」艾文笑著說道。
「好的,吾主的光輝定能讓你所向披靡。」托馬斯牧師說著便坐了下來。
「最後一部分就是司法。這部分的內容,由我直接管轄,所有司法部分的成員都直接向我報告。」之前沒有選上大臣的人雙眼立刻發亮,有些興奮的看向艾文。
「司法是維持領地執行、官員清正廉潔最重要的手段,需要最公正無私的人參與。司法同樣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法官、監察、情偵。」
「我之後會整理寫出一版成文法典。法官的責任就是按照法典,對犯罪之人審判。如果犯罪之人對法官的判決有異議,則交給監察來重新審理。至於情偵的任務,我會親自告訴他。」
不少貴族聽到法官和監察的職責,顯得異常高興,這不是妥妥的富得流油位置嘛。除了那些明確有罪的人,那些可判可不判的人,其中不就可以大賺一筆嗎。
頓時有好幾個人站起身來,毛遂自薦。艾文平靜的看著這些人,心中冷笑一聲,真當司法這麼好當,是個可以渾水摸魚的地方?
「我有幾個人可以推薦給你,艾文。」一旁的德洛麗絲髮話了。
「願聞其詳。」
「其實安洛斯也認識那人。那個人名叫迪肯。」德洛麗絲輕聲說道。
聽到迪肯這兩個字,大廳中的貴族們,頓時沒了聲音。少數人臉上還浮現出些許尷尬之色。艾文饒有興趣的看向安洛斯,示意他說一說這個迪肯的情況。
「這是個瘋子,什麼人都敢罵,什麼事情都敢說。以前就連伯爵大人都因為一碗肉湯,而被他當街罵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