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家族傳承,都是嘴硬的料,之前為了鼓舞士氣,放出的豪言壯語彷彿就是一個笑話。

一個國家的國王能被還未見到的大唐軍隊給嚇死,那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

麴文泰死後,由他的兒子鞠智盛繼位,接管這個爛攤子。

現在大軍雖然離高昌還有段距離,但是鞠智盛已經怕了開始對高昌的城牆加固,命令田城等幾個城池嚴加防守,畢竟焉耆可是給懷恨在心,現在他高昌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形視不容樂觀。

而且一直以來高昌作為貿易國大多都為商人。永遠可以相信,在真正的危難面前跑的最快正是這些有錢人,那難道說全部都是沒有愛國之情的嗎?有!但不多。

不僅是有錢人,窮苦之人為何不跑呢?是因為愛國?不盡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的語錄可謂經典。

老話說得好,也就是沒錢,有錢我特麼早跑了。

這就是此時高昌國上到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因為他們的國家歸屬感低,文化認同感低,說白了就是沒有民族精神,民族氣節。

此時也就是訊息還沒有傳開,不然估計會人心惶惶,現在擺在眼前的還要給鞠文泰進行葬禮儀式。

伊州,以姜行本為前軍,率擅長打造攻城器械的山東諸多工匠抵達天山腳下,就地取材,而現在進攻高昌所需要的攻城裝備,已經全部打造完畢,“殿下,所需要的二十臺攻城車已全部完成交付。”

負責維修建造的主設計師傅,昂首挺胸的彙報著,他有這個資本因為他提前七天完成交付。

“幹得不錯,這次先隨軍出發,等這次戰爭結束了,有興趣的可以來找我,我在東邊的餘西鎮可是有大專案的,正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李承乾看著這些工匠兩眼放光,人才,這些可都是他@急需的人才。

就這樣,李承乾把李二的牆角給挖了,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而他李承乾奉行送到嘴邊不吃白不吃。

他本來因為伊吾遭遇叛軍劫掠,所以跟隨薛萬鈞的騎兵部隊,打的高昌潰不成軍,最終只有幾十人逃回,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而後李承乾便和姜行本一起去建造攻城器械了,因為咱可以提供更高的技術,可惜的是,李承乾到了那裡,發現自己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現在需要的就是速度,兵貴神速,這也一樣,所以這些工匠都是熟能生巧,而李承乾到這裡有了一個作用那就是鼓舞了士氣,全員都跟打你雞血似的。

你要知道他們這些個匠人可就是因為李承乾身份才得以提高,在他們這些人心中,他李承乾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比李二還要高。

西域柳谷。

侯君集的大部隊已經全部集結完畢正準備向著高昌進發,包括去預防西突厥的東 突厥投靠大唐的剩餘勢力,都說一物降一物,本來西突厥就不是東 突厥人的對手。

所以西突厥先不說十萬唐軍了,就是東 突厥他們也不想正面交鋒,所以直接撒丫子跑路了。

“報,將軍,前方高昌國人正聚集於此,準備埋葬麴文泰。”一個斥候興奮的說道。

李泰看了看李承乾,開口道:“大哥,你說我們現在去打高昌會怎麼樣?是不是很輕鬆?”

李承乾沒有直接回應,而是等待著侯君集的命令。

不過就在此時,薛萬鈞的主意倒是與其不謀而合,“將軍,我們何不趁此機會直奔高昌城進行突襲,他們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這麼快。”

不過侯君集並未聽從他的建議,而是對著部將說道:

“高昌國不仁,但我們不能不義,今我主是因為高昌無禮,故興兵討伐,今日在人家陵墓前發動襲擊,這不是正義之師,而是趁人之危的小人”。

他故意大聲說道,也是想讓李承乾聽到,這樣的解釋希望太子能夠理解。

李承乾也並未干涉,畢竟一切以侯君集為主,在這裡他就不是太子了,不然一個軍隊兩個話事人豈不是鬧笑話。

他不反駁侯君集的話,但是卻也不敢苟同,沒必要把自己偽裝成正義之師,犯錯了就要捱打,兵者詭道也,就是要不擇手段贏得勝利,不要端著架子,這樣只會讓自己計程車兵白白犧牲罷了。

對於這個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是有很多不下表示出對於侯君集的敬佩,不過大黑個就不太認同。

“切…”

他有點不屑,因為記得之前太子殿下說過,讓百姓過得好,吃的飽,穿的暖,那才是仁義,那才是道德,而不是這種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去換取的所謂的仁義正義之師。

就這樣十多萬的軍隊向著高昌的衛星城,田城進發。

契苾何力率領著先頭部隊先行到達了田城,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田城的守將是塊硬骨頭,因為主將是高昌國左衛大將軍,張雄。

“城樓上的人聽著,現在開門投降,一切好說,可以從輕發落,不然…”契苾何力駕著馬,提著刀對著城樓上大聲喊道。

“不用白費口舌,直接手底下見真章。”張雄可不是被嚇大了,其實他也是主張高昌國脫離西突厥的控制,加入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