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劍南道在這十年裡,已經被李恪掌控的七七八八了,如果要說李二一點也不知情,那也就把李二這天可汗看的太傻了。
可能這也是李二有意為之吧,這不得而知,眾所周知,李二戎馬一生,英雄氣概,卻在對兒子繼承皇位的這個事情之上優柔寡斷舉棋不定,結果給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的皇位繼承留下了諸多複雜的問題。
不過前世的李承乾的確是不太…嗯…李二能忍著那麼久沒有廢除就可以看出來了,還是李承乾自己作死造反才被廢除太子之位的。
而現在的李承乾你讓李二挑,他真的挑不出來什麼毛病,要文采有文采,要武功武功,要治世之能他也有,要軍事才能他也有,一句話就是能上馬提劍平天下,下馬執筆理國家。
就有一點,讓李二痛恨的就是一個字“懶”,為這個李二可沒少在書信中罵他,可是這一次的松州之戰,李二有的只有欣慰了。
在大是大非面前,這小子還是能拎的清的,據後來王德王公公回憶道:
“當年這松州城守衛戰結束後整個過程被記錄下來,送到陛下書桌上,在看完後,陛下的嘴啊,就沒合攏過,哪怕是睡覺的時候。”
可能這就是封建社會對於嫡出的親近吧,又或是因為長孫無垢的原因,愛屋及烏,都說母憑子貴,反之亦然。
一切的一切,都是李二對於李承乾或者李泰,或者是現在的李治直接就帶在身邊。
所以現在李二基本可能確定這繼承者只要不作妖,那就是李承乾沒跑了。
長安城,太極宮。
御書房內,香爐裡的沉香緩緩的燃盡,那沉沉的,醉人的香味如遊絲般佔盡了整個房間,燻紅了傍晚的霞光…
“輔機,你說我要是把恪兒接回長安城,你說怎麼樣?這孩子在劍南道待了也快十年了吧。”李二看著長孫無忌平淡的說道,彷彿說家長裡短一樣。
雖然語氣平淡,卻是給他這個中書令問的一聲冷汗,“陛下,老臣以為要是陛下您想念蜀王是可以接回長安城的。”
“哦?那要是不想念,按照輔機的意思就不用接回來了?”
長孫無忌現在那是堅定的支援李承乾的,先不說他是自己的親外甥,就他現在展現的才能可以說是完全能勝任太子,以前他轉向李泰大多也是庶子不足與之謀,反正李泰也是自己的親外甥,再加上之前李二也多有寵愛他。
“陛下,蜀王已在外就藩多年,接回也無可厚非,就怕他不適應,而且…也會給其他皇子帶來影響。”
長孫無忌想通關鍵便也大方的承認,他就是站在太子李承乾這一邊的!
如果讓李恪回來,一但得勢坐上那九五之尊的寶座,那他長孫家該如何是好?
李二閉著眼,靠在李承乾給他訂做的椅子上,緩緩說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吱呀”隨著房門合上,背對著房門的長孫無忌嘴角卻是咧開了…房間內的李二隻能暗罵一聲“老狐狸!”
可是李二的心思誰又懂呢?沒有一個是讓人省心的。
最不省心也是最讓人安心的人,此刻正在組織人手重建松州城,總不能打垮之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吧,這個建設方面那還是有點經驗的。
松州城的人已經十不存五了,李承乾只能先把這五萬軍隊給利用上了,這也就是太子殿下,不然誰特麼的能讓這些能爭善戰的精兵在這蓋房子。
於是乎大家可以看到一群普通素衣百姓與一群軍人在一起勞作。
“老伯,這個大木頭我來抬,你快放下,太重!”一個小隊長看著顫巍巍的準備抬大梁木頭的小老頭,嚇得趕緊勸說道。
經過這幾天的相處,這些淳樸的民眾沒有把他們這些當兵的看成官爺,老伯不服氣的反駁道:“你看你這娃娃…我當年那也是這十里八鄉有名的大力士啊。”
人家說老頑童老頑童,一把年紀了還不服老,“老伯,你這不服老不行啊,總得給我們年輕人一點活路啊,是不是?哈哈…”
“是啊,國家還是需要你們建設的,我們這些老傢伙也該退出了。”老伯一時間有些感慨,羨慕的說道:
“還是你們這一代幸福啊,現有聖明的陛下,後有賢德的太子殿下,小娃子,你們可得好好幹啊,前方的路途一遍坦蕩,是一條光明的大道。”
這小隊長嚴肅的點點頭,他認可這老伯的話,他們以前對於太子殿下的事蹟也僅限於聽說,而這次他們雖然來晚了一點,但是那城牆上的慘烈程度到現在他還記憶猶新啊。
這樣的軍民一家親的場面在這松州城比比皆是,但是天下無不散之宴席,這些人總不會一步步等把松州城建好了再回去,那不現實,不過現在大體也已經快差不多了。
相比於凱旋歸來時大家迎接的高興,今天這場送別就顯的有些低沉,他們都夾到想送至城在五里,一個個都想往士兵的手裡塞東西,那個老伯也是來到這,他可是把那小隊長看成自己的兒子一樣,他的兒子本來也是這松州城的守衛,只是在這次守衛戰中犧牲了,這幾天的相處,他和這隊長真的對口味了。
他沒有如那些女子一般,哭的稀里嘩啦的,而是緊緊的抓著小隊長的手,叮嚀道:“娃,有時間可以來看看我這個小糟老頭子啊。”
“老伯,放心!我一定會的。”隊伍在行軍沒有時間多做停留,只能是簡單的幾句囑咐。
這支五萬人的軍隊,怎麼說也是大唐的精銳之師,李承乾的幾項規定讓他們與松州城百姓留下了極好的映像,那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三大紀律是:
一、一切行動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