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物極必反(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現杭州刺史是有能力,有名氣的蒲州虞鄉人柳衝,他早就聽說太子殿下要來這邊看看,所有帶著幾個手下官員前來迎接,然後就看到這幅畫面。
這種場面惜玉和房遺秀都見怪不怪了,這就是李承乾,對待老百姓那些繁文縟節他就置之不理了,他的表現跟和他聊天的老農一般無二。
但是柳衝他們不明白李承乾來這田間所為何事,僅僅是好奇,便走了過來。
而惜玉兩人則是走在田間張開雙臂,迎著冬日裡的涼風,深深的呼了一口氣,整個人都輕鬆清醒了許多。
柳衝他們對於這些百姓對於李承乾畢恭畢敬,磕頭行禮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是李承乾接下來做的事就打破了他們的認知。
李承乾一隻手扶著驚恐的老人,另一隻手指了指這一大片田地,輕聲問道:“這莊稼都是你家的?”
老人見這個富家子弟竟然這麼客氣,有些惶恐連忙說道:“回……公子,這是小老兒一家所種。”
“哦,這麼大的一片地,都是你家在種!你家有幾口人?”
或許是因為李承乾的神色很是和藹,而且他的微笑令人很親切,語氣也極為柔軟的原因,老農忐忑的看了看李承乾,心情輕鬆了一點,說道:“小老兒一家六口,現在有地二十畝,田更多一些有三十畝。”
“除去稅租,現在應該能飽腹了吧,這麼大的地是不是朝廷分配的。”
“這……”老人頗為糾結,不知道這群人的身份,他沉默了半晌,點了點頭。
那就是不夠了,傅小官微微皺了皺眉頭,心想下村的村民們種這麼些田地是夠吃的,難不成這地方的稅租更高還是說有人從中作梗了?
他並沒有去細問,因為問了這老人也不敢說,這些東西急不得,李承乾也知道。
他蹲在地邊,伸出手去撥弄了一下麥苗,“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老人家,今年這小麥的收成應該會好一些吧。”
老農也蹲在了田邊,臉上露出了一抹笑意:“這位公子說的差不多,不過還是要看具體的天氣,要看春後的天氣怎麼樣你,等到抽穗的時候沒給我們出什麼么蛾子,那麼今年的收成應該會好很多。”
李承乾也點頭認同這個老農的話,看向田間,指著前方的麥苗說道:“我覺得這一窩裡面的麥苗是不是太密集了一些?”
“我那孫子丟的種子,確實密集了一些,我剛才正在尋思,再等十餘天,需要勻掉一些。”這老農說到這個臉上笑容變得有些燦爛了,因為這是他所以頑皮弄的,想到去年的瘟疫,他們一家已經算極其幸運的了,一家人完完整整的。
老農要是知道和他侃侃而談的人竟然是當今的太子殿下,估計就想不到聊天了,那就是感激和尊敬了,因為他的孫子就是因為太子殿下的集中措施,加上合理的醫療辦法才從瘟疫中活了下來,他家一脈單傳,那段時間的絕望,他永遠也忘不了,就是現在他家裡也是供奉著李承乾的牌位。
這一老一少兩人就蹲在這地邊指指點點的說著關於莊稼的事,柳衝一直站在不遠處看著太子殿下,心中有些觸動,可能這就是李承乾的獨特之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愛民如子的又有多少呢。
這就是那個寫了《七律十一道志願者馳援杭州》的太子殿下李承乾!
他居然懂得農事!
柳衝他們一行人都驚訝的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百聞不如一見,看來太子殿下在南山別院並沒有無所事情貪圖享樂。
“這地在犁的時候是不是有點趕?這土疙瘩太大了點,不利於種植,如果在整碎一點可能這麥苗可能會更好。”
李承乾用手指著田裡的四周,“你看這邊,還有對面的那個田埂邊,發現四周的田邊相對於中間麥苗的長勢都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周邊的土地比較貧瘠,二來卻是因為這地邊的雜草根鬚會延伸進去,這裡沒有種樹還好一點,如果種了樹,那樹根甚至會深入田地數米。它們會吸收麥苗的養分,麥苗的根鬚較短,是搶不過這些野草的。所以,如果能夠在這地邊挖出一條溝壕,不用太深,能夠阻斷這些野草的根鬚就行,那麼地邊的麥苗也能長得更好。”
其實這些東西作為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哪裡還要李承乾說,他們都懂可是沒辦法啊,勞動力有限就六口人要種這麼多地,老農驚訝完全因為這個富家公子竟然懂這麼多的農事。
但是對於不遠處的刺史柳衝等一眾人,這就是一種天書比聖學還能讓人懂的東西,生澀無比。
李承乾扶著老農站了起來,笑道:“其實我知道這番話並無多大意義,因為農耕的技術太落後。不過老人家你放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老農心中也是有些期待的,畢竟之前的太子殿下留下的政策一直被保留,自己也分到了一些地,只是這租稅…也只能苦笑了,總的來說還是有期盼的,很簡單就是——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