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軍配備了新式的攻城器械,加上一如既往的嚴明作風和強悍戰力,打得西遒關守軍叫苦連天。

然而,同樣毗鄰沙漠的朔方、河西兩道,卻並沒有出現戰事。

他們不僅沒有遭遇進攻,反而收到了勸降信。

信中,景毅王親自許諾,只要兩道的節度使願意歸順,就可以保留節度使的職位和權力不變。

當然開給朔方道的條件還加了一項——交出宋雲。

這樣歸順景國,地位等同於分封諸侯,依舊是雄踞一方,大權獨攬。

河西節度使對唐國朝廷毫無忠誠可言,看到信頗為心動。

只是臨戰投敵名聲太差,麾下反對的聲音比較多,不然這位節度使當場就變節了。

勸降信依然有效果,河西開始坐視隴右遇襲,毫無支援的意向。

朔方節度使張仙客更偏向唐國朝廷一些,只是收起了勸降信,並派遣騎兵出關,去騷擾景軍的補給和後援。

可景國的烈風騎是一流的騎兵部隊,很快就擊潰了朔方騎兵。

張仙客只能無奈地嘆氣,他的朔方軍也就十萬人左右,其中騎兵三萬,整體素質明顯低於景軍,這下除了被動防禦,也沒什麼別的辦法了。

“唉,不知宋雲那邊怎麼樣了,這麼多天一點訊息沒有,不會是被景人殺了吧?”

七日後,景軍攻陷西遒關,隴右道守軍大敗,唐國震怖,唐煜王在朝會上當場失態。

西北有三道,景軍專門盯著隴右道打,原因很簡單——從隴右去長安最快。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要直取都城。

唐煜王下令,讓各道節度使發兵援助,可惜應者寥寥,最多派一支老弱殘兵過去。

危急之下,神策軍成了朝廷最後的希望,緊急開拔,前去支援隴右。

結果半路發生了譁變。

原來神策軍這幾天藉著抗擊景國之名,橫徵暴斂,四處搜刮資源,強徵江湖高手入軍。

遇上不聽話的小門派,甚至直接出手滅掉。

許多江湖高手心懷不滿,半夜刺殺神策軍主將,未能得逞,卻也攪得軍中大亂,許多人趁亂逃離,還燒燬了不少物資。

同時景軍在隴右道連戰連捷,幾天時間又下一城。

噩耗接連而至,唐國上下都懵了,一時間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朝堂上每天唉聲嘆氣,唐煜王不止一次揪著鬍子愁道:“這可如何是好?”

許多百姓開始逃難,拖家帶口跑到南方去躲避。

缺藥少食,瘟疫橫生,盜匪猖獗,導致許多逃難的百姓死在半路。

從西北到東南,野外道路旁,每天都會多出上千具屍骨,在日曬下惡臭熏天,無數蚊蠅圍而不去。

其他各國接到情報,都無比震驚,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前還稱霸天下的唐國,如今竟這麼不堪一擊。

敵軍壓境了都還在內訌,根本召集不起來足夠的兵力迎敵。

“唐國完了!這次恐怕是要滅國了!”

這些國家的君臣同樣心情沉重,每天沉著臉商議著如何對付景國,是否要出兵援唐。

景國一旦佔領唐國,霸佔中原,下一步肯定就是橫掃天下,這讓各國君主寢食難安。

相比之下,唐國這個內訌不斷的鄰居才讓人放心。

全天下都在密切關注唐國的戰事,安西又再次被人遺忘。

此時,這座軍鎮已經成為了景軍東征的中轉站。

每天一車車的物資從景國腹地啟程,發往安西,再由駐紮安西的景軍護送,源源不斷地運到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