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計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462 計策
吳州使的爪牙們,全都被抓起來了。唯有吳州使,在事前就得到了訊息,在武林高手的護衛下逃了。
當熊大將軍的兵馬趕到時,已經人去樓空,宮旬立即下令封鎖全城,全力搜捕吳州使的下落。
一日不抓到他,就多一個隱患。
甘州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治下,宮旬手持聖旨,任命胡九重掌甘州,與民生息,共同賑災。
而宮旬首要做的,便是幫甘州恢復治安,他先廣發朝廷詔令。讓那些因為大旱而據山為王的百姓,立即解散山寨,回到甘州,所謂的“換匪為民”政策。在這個政策下,沒有打家劫舍、傷害普通老百姓的,一律將山中財產充公,便可以折免過錯,在共同賑災的過程中,為百姓出一份力,以代償所罰。
那些犯了重錯的山匪,則立即向州府衙門自首。衙門會酌情輕判,並給予他們機會戴罪立功,過期若不糾集下山,到時他會發兵攻山。負隅頑抗、不相信朝廷詔令的,錯過了自首時機,一律以匪患所論。
詔令一出,甘州城各大山頭可是鬧開了。有些人說朝廷的話不能信,要是去了就是送死。想之前,百姓們都沒吃的,一群貪官汙吏,不把他們當人,連口飯都沒得吃,還在賑災的粥裡放沙子。兄弟們幾個抱不平,就被州府的人扣上了暴民的帽子。
兄弟們要是不反抗,還不得被那群吃人不吐骨頭的人捉到大牢裡去?俗話說,狗被逼急了還跳牆呢,反正州府那群人的話是怎麼都不信了。與其送上門去死得那麼窩囊,還不如拼死到最後。
可隨即也有人說,吳州使和他的一群爪牙們已經被朝廷剷除了,現在甘州城是以前的州使做主。朝廷的態度,還是值得相信的,將貪官汙吏一網打盡,也是讓人大快人心。
而且太子親自坐鎮,總不可能說假話。那份詔令口氣強硬,反倒讓他們心安。若是許諾了一系列美滿的願望,什麼無論是誰,都不追蹤罪責。只要下山,就能迴歸以前的生活,反倒讓人覺得不靠譜。
再說這樣的政策雖然能安匪患的心,那些被他們傷害的家屬又如何能甘心?可以說,宮旬的做法,是兼顧到方方面面的。也讓一部分成了山匪,還保持著初衷的百姓儘可能地得到寬恕,也讓他們成了第一撥下山之人。
而最讓甘州百姓安心的,莫非還是胡州使的歸來。胡九在甘州任上是非常有名的,也頗受百姓的愛戴。只要說胡州使回來了,不少百姓就都會相信他,重新回到朝廷的懷抱。
當日,衝著胡九的面子,就有三分之一的山匪下山了。這一群多半都是沒犯什麼事的,沒有殺人害命,頂多攔截了一下沿途商旅,沒有傷人。這些人,將剩下的財物交到了州府,由州府補足,返還給各國商旅。
這之後,這些據山為王向州府自首的人,加入了甘州的賑災活動中。由胡九安排,積極地為大家尋找新的水源,打井挖土一類的事,他們就能出上力了。雖然他們犯了事,州府也沒有虧待他們。一日三餐,頓頓能吃飽,吃飽之後讓他們賣力幹活。
等這次賑災結束,他們領了工錢,就能夠回家過正常的生活了。
沒錯,除了一日三餐有吃的,還有一些工錢。錢雖然不多,已經讓這些人很是感動了。
給工錢也是有多方面考慮的,一方面既然重新接納他們,就不能對他們過於苛待。另一方面,這些百姓也是可憐人,如今棄暗投明,打算過正常的生活。若是身無分文,沒有得到朝廷的恩惠,很有可能又走上老路。
還有一點,就是不少其他持觀望態度的,每日都會派山上的兄弟下山來打聽情況,看朝廷承諾的到底是真是假。眼看著第一撥人有這樣的境遇,其他山匪都有些心動。
不捱餓,能吃飽肚子,還有誰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甘願做什麼土匪?
於是乎,又有一撥人下山了,甘州百姓在胡州使的安撫之下,也打算以一顆寬容的心接納他們。這些人,和他們一樣,忍受著腹中的飢餓和州府的壓榨,他們有著同樣的境遇。事實上,他們也早就想這麼做了,在他們看來,他們之所以會落山為寇也是被州府的人給逼的,怪不得他們任何人。
何況這些人中,曾經有食物的,也幫助過當地的百姓。雖然人多,接濟的人有限,但只要有那個心,百姓自然就記在心裡。
離詔令規定的期限還有兩天,還有幾個山頭沒有動靜。宮旬一直派人注意著那些山頭的動向,這些人他已經調查清楚了。
是真正的成為了土匪,殺人掠貨、無惡不作,在短短之日裡,就已經犯下了數樁大案。
其中,以白毛山的土匪為最,這些人,是當日殺了官兵逃走的。想著都已經殺了官兵了,朝廷不可能會放過他們,殺一個是死,殺一群人也是死,兄弟們還不如在最後過個痛快!
就是這樣危險的想法,讓他們一次比一次膽大,到後來,完全看不到一點百姓的痕跡,就十足十的是個土匪。
對於這樣一群人,宮旬不打算手軟。但念著他們在最初,也是被逼的,願意給他們一個洗心革面的機會。只要在規定的期限下山,就會對他們以自首論,適度輕判。
若他們冥頑不靈,還在和他耍弄什麼手段,那到時候他就會將他們一併收拾了。
而此時,白毛山的山寨內,已經分成了兩派。
其中一派,是以白毛山大王為首的,所持的觀點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下山。他們犯的那麼多宗大罪,哪一宗罪都是殺頭的重罪,怎麼都不能送上門。別看之前的那幾撥人,那是因為他們都沒膽兒,什麼事都不敢做,這會兒朝廷一個詔令,就屁滾尿流地下了山。
他們不一樣,他們是真正的土匪,比那些烏合之眾也不知道強多少,在這種時候完全可以固守山門,保一個安穩太平。然後等風聲一過,再出來活動。
而另一撥人,是以二大王和三大王為首的,他們贊成去自首。雖然說,他們還是會遭到懲罰,但多少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詔令也說了,若是自首,不禍連家人,自身也會適度輕判。反之,官兵攻山,一家老小,皆難活命。
二大王和三大王也是出於為家人考慮,才想著要自首。而且,考慮到自己,自首也才是上策。他們才幾個人,如何鬥得過朝廷的官兵?到時候大軍壓境,將整座山頭夷為平地,他們能躲到哪裡去?
眼看著二大王和三大王那邊支援的人越來越多,憤怒到極點的大王舉起刀,殺了自己唯一的女人,說誰要是再敢說下山的事,他就殺了他!如今他已沒有後顧之憂,他要與朝廷死戰到底!誰要是敢背叛他,就像他婆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