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奇才(2)

(今早以為定時傳送了,結果根本沒上傳,182標題弄錯了,妹紙多擔待,連發兩章。)

評定時間雖定為兩炷香,不到一炷香,五位主考官都給出了自己的評分。

一旁候著的吳相中等幾位大人,將五位主考官的評分一一登入在冊,作出最後的評定成績,又呈給了當今聖上育成帝。

育成帝眯著眼睛瞧這些考生的成績,掃了幾眼,又遞給旁邊的溫書。

拔得頭籌的是一個迄今為止都沒聽過的考生,在一干風頭正勁的考生中,他可算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人。

但就是這個人,一下子拿到了四位主考官的十分。

為了保證考核的公正,考生答完卷後,便用事先放在案頭的粘紙貼在姓名和號碼處,所以就連主考官,事先也不知道答卷是哪個人的。

離公佈成績進行第二回合的考核還有一段時間,五位主考官就方才一回合的考核,展開了討論。

“崔大人,這個叫烏冬的考生,你可有印象?”傅老率先問道。

崔永復是這屆杏林盛會的總主考官,與這些考生打的交道最多,對他們的情況也最為了解。像這樣的問題,由崔永復來回答準沒錯。

“烏冬,吉山梅州人,二十六歲,據聞他六歲還不會說話,智力有缺陷。但六歲過後,越發聰明伶俐。八歲就能辯駁一百味草藥,十歲就能為人開方斷症。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是梅州遠近聞名的名醫。”

“哦?”這個叫烏冬的考生經歷倒頗為傳奇。

溫書也來了興致,在方才的閱卷中,她一共給出了三個十分。這個烏冬,應該就是那三位考生之一。

將那三份答卷的內容回顧了一遍,溫書頓然笑了。

何止傳奇,這個考生簡直就聰明得不得了,還會耍一些小滑頭。滑頭耍得恰到好處,不會令人生厭,反而覺得這個考生有趣得緊。

溫書很好奇,像這樣一個善於展現自己才能、在關鍵時刻發力的考生,為何直到現在都是籍籍無名?至少在這一干才能輩出的考生中,他幾乎完全被人給遺忘了。

“那這位烏姓考生在複試和會試中的表現如何?”遲老御醫介面道。

“四平八穩、中規中矩。”

“這就怪了。”傅老越發不能理解了,還是說,這個考生只是在這一個環節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考題很對他胃口的緣故?

溫書卻暗自搖頭。

大堯的杏林盛會,她可是慕名已久了,其過程之複雜艱辛,考試環節之疑難繁複,難倒多少醫中好手?

何況今年的杏林盛會,在大堯皇帝和總主考官崔永復大力促成和提倡下,說是花樣百出也不為過。能夠經住重重考驗,走到這一關來的人,又豈會是四平八穩、中規中矩之人?

能走到這一步的,多是兩種人。

一種是心性澄明,對醫術懷著無限的熱忱和執著。雖然沒有鬼才,卻頭腦清晰、心性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