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校尉,建編於二十四年前。

由翁建章一手建立。

其最初的目的,是選拔軍中最為驍勇之兵士,擅長奇Yin巧技之異士。

層層拔擢,暗中培養。

伏地校尉的存在,就猶如翁建章手上的一柄無往不利的尖刀,可以讓其在暗中行刺殺、作戰之事。

翁建章能坐鎮北宗域,鎮壓臥牛天朝不敢進犯……

這伏地校尉,要居首功。

整個北宗域,只有翁建章,以及軍中上層等少數幾個人,知道伏地校尉的存在。

當然,天子是知道的。

或者說,翁建章本來就是在先帝的授意與支援之下,才建立的伏地校尉。

而後,先帝崩逝,開平帝登基。

開平帝自宮內密篆中知曉了伏地校尉的存在,便從翁建章的手上,奪了伏地校尉的掌控權。

自此。

伏地校尉不再歸翁建章一手調配、統御。

其真正的領袖,變成了開平帝。

當然,開平帝給了翁建章繼續選拔伏地校尉的權利,不過想要調配、使用,還需要向開平帝請示。

自那以後,伏地校尉在開平帝的手上,開枝散葉。

很快,開平帝身邊鐵桿擁護的七王手上,就都多了一支伏地校尉精兵。

這背後到底有何種聯絡,就連假「紅娟」知道的也不多,她在心中提到過,翁帥猜測之所以能將七王與開平帝聯絡在一起的……

可能是路徑問題。

翁帥認為,七王和開平帝之所以如此同氣連枝,很可能是因為八人在路徑之上存在極其親密的聯絡。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此……

翁帥還展開了更多的猜測,都被假「紅娟」寫在了信上。

翁帥猜測,開平帝修行的是「帝」之一途,這一點無需確認,而七王很可能修煉的是「信」之一途,而且他們所信仰的目標,不是旁人,正是開平帝。

只有在這種信仰、與被信仰的關係作用下,才會實現八人這種真正同氣連枝的情況。

這個問題,翁帥直到死,都沒有得到確切答案。

無從確定。

還只侷限於一個猜測之上。

但總而言之,伏地校尉的規模越加擴充套件,麻煩也隨之而來。

畢竟……

養著這樣一群神兵,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銀子的。

可這筆記錄之外的開支,從哪裡找呢?

就算是開平帝,也會為錢這個問題而發愁。

更何況,伏地校尉雖好,作用雖大,但真正出手的次數不會太多,歸根結底是閒兵。

所以……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這些閒兵動起來,自己掙外快。

於是……

「暗坊」應運而生,專門為朝中文武群臣去做一些見不得檯面的事兒。